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毛竹枯梢病病原为竹喙球菌Ceratosphaeria phyllostachydis Zhang.病原菌在10%毛竹煎汁蔗糖培养基(B+S),25℃,12小时明暗交替条件下培养40~50天孢子量最多.病原菌分泌的毒素是一种还原性多糖,是致病的主要成分,在20℃~25℃、振荡、连续黑暗和pH6条件下培养12天产毒最多.病害的发生与气候和竹林经营管理水平密切相关.通过实施清除病原,隔断侵染源、钩梢、垦复施肥、化学防治等综合防治技术,建立综合治理工程区,使病害发生面积下降了74.7%,消灭了严重危害区和中等危害区,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分别下降了88.6%和90.4%.
推荐文章
高节竹梢枯病病原菌及其生物学特性
高节竹
梢枯病
病原菌
生物学特性
暗孢节菱孢菌
油松枯梢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
油松枯梢病
分离
接种
鉴定
松枯梢病的防治
松枯梢病
防治措施
铁皮石斛枯梢病的病原菌及发病规律研究
铁皮石斛
互隔链格孢
致病性
发生规律
枯梢病
病原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毛竹枯梢病病原菌致病机制及防治技术
来源期刊 森林病虫通讯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毛竹枯梢病 致病机制 毒素 还原性多糖 防治技术
年,卷(期) 2000,(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10
页数 3页 分类号 S763.1
字数 278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0886.2000.05.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戴良英 110 1718 22.0 38.0
2 罗宽 76 2226 28.0 44.0
3 叶茂 4 49 4.0 4.0
4 范晖 1 1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43)
二级引证文献  (87)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8(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9(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0(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2(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3(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4(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5(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6(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7(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毛竹枯梢病
致病机制
毒素
还原性多糖
防治技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森林病虫
双月刊
1671-0886
21-1459/S
大16开
沈阳市黄河北大街58号
8-50
198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33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029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