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西北林学院学报       
摘要:
通过林分样地调查,采用收割法测定标准木各器官生物量,并建立生物量相对模型,利用模型和样地及树干解析资料,推算出青海云杉林生物量为203.08 t/hm2,其中乔木层占87.41%,下木层占0.61%,活地被物层为0.32 t/hm2;并通过生物量各组分碳含量测定推算出青海云杉林贮存CO2 1 219.23 t/hm2,其中土壤贮存占69.61%,林分贮存占30.39%;年净固定大气CO2 9.85 t/hm2,其中有60.61%贮存在林分内,有39.39%通过有机体凋落以枯落物及分解残留物等形式贮存在土壤内;森林土壤既是极为重要的碳"汇",又是一个相当重要的碳"源";由于长期封育保护,人为干扰减少,林分和土壤碳贮存呈增加趋势.
推荐文章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冠层水文功能研究
青海云杉
林冠层
水文生态
祁连山
祁连山区青海云杉林蒸腾耗水估算
青海云杉林
冠层蒸腾
Penman-Monteith修正式
单变量敏感性分析
海拔梯度对祁连山青海云杉林乔木层和土壤层碳密度的影响
青海云杉
生物量
土壤有机碳
碳密度
海拔梯度
祁连山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斑表层土壤有机碳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祁连山
土壤有机碳
斑块
青海云杉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祁连山青海云杉林碳平衡研究
来源期刊 西北林学院学报 学科
关键词 碳贮量 CO2吸收量 生物量 青海云杉林 祁连山
年,卷(期) 2000,(1) 所属期刊栏目 森林生物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9-14
页数 6页 分类号 S791.189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7461.2000.01.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金叶 3 210 3.0 3.0
2 车克钧 3 193 3.0 3.0
3 蒋志荣 甘肃农业大学林学系 78 1394 21.0 3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35)
同被引文献  (287)
二级引证文献  (1780)
199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05(2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06(46)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39)
2007(110)
  • 引证文献(21)
  • 二级引证文献(89)
2008(95)
  • 引证文献(13)
  • 二级引证文献(82)
2009(124)
  • 引证文献(11)
  • 二级引证文献(113)
2010(128)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22)
2011(156)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146)
2012(135)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28)
2013(201)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95)
2014(202)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193)
2015(180)
  • 引证文献(13)
  • 二级引证文献(167)
2016(14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45)
2017(125)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116)
2018(11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10)
2019(7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75)
2020(2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8)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碳贮量
CO2吸收量
生物量
青海云杉林
祁连山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北林学院学报
双月刊
1001-7461
61-1202/S
大16开
1984-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683
总下载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