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为了使冷挤压孔真正起到抗疲劳增寿效果,有效控制孔表面残余应力大小及其分布是至关重要的.该文采用光塑性力学分析法,利用模型材料与原型材料的相似性,研究带衬套挤压和不带衬套挤压的2种情况下孔边的应力、应变分布规律.结论如下:采用光塑性力学分析法可真实地再现冷挤压孔过程中的应力、应变情况;无衬套挤压时,孔边在x和y2个方向的应力应变非常接近,而带衬套挤压中,衬套开口处产生的应力应变最大,与之相对应的180°附近应力应变最小;在拉伸状态下,将衬套开口置于主载荷方向,挤压时产生的裂纹不会影响疲劳寿命.
推荐文章
深小锥孔零件无芯棒开式冷挤压刚塑性边界分析
深小锥孔
开式冷挤压
速度间断
流函数
非稳态速度场
轻合金内螺纹冷挤压加工技术研究进展
轻合金
内螺纹
冷挤压
工艺参数
力学性能
油缸二工位冷挤压工艺及模具设计
千斤顶油缸
二工位冷挤压
双层预应力组合凹模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冷挤压孔的光塑性力学分析
来源期刊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冷挤加工,光塑性,力学,分析 抗疲劳,孔
年,卷(期) 2000,(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21-125
页数 5页 分类号 TG376.3
字数 207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9830.2000.02.00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明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192 1907 22.0 35.0
2 左敦稳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510 3780 26.0 32.0
3 王珉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工程学院 205 2631 27.0 40.0
4 傅仕伟 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7 127 5.0 7.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8)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12)
二级引证文献  (20)
199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9(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冷挤加工,光塑性,力学,分析
抗疲劳,孔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双月刊
1005-9830
32-1397/N
南京孝陵卫200号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510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33414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