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探讨了吸附量热技术及其在测定固体表面酸碱性中的应用. 使用NH3和CO2为探针分子,吸附量热技术能够定量地描述固体表面酸碱中心的数目和强度分布. 结合原位红外光谱,还能够详细地了解表面酸碱中心的性质: 金属氧化物表面的Lewis酸中心和碱中心分别是表面配位不饱和的金属离子和氧负离子, Brinsted酸中心和碱中心则是金属氧化物表面的羟基. 通过测量吸附热,金属氧化物的表面酸碱性强度可与Sanderson电负性关联起来,也可以考虑使用Drago参数来描述固体表面的酸碱性. 根据酸碱性与电负性的关系以及对表面配位不饱和离子的要求,有可能通过选择合适的复合金属氧化物组成,获得具有一定酸(碱)量和酸(碱)强度的固体酸(碱).
推荐文章
几种金属氧化物催化剂对双基药热分解性能的影响
物理化学
双基药
金属氧化物
催化剂
热分解性能
金属氧化物纳米复合催化剂的研究进展
纳米粒子
金属氧化物
复合催化剂
影响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反应性能的因素
复合氧化物
结构组成
氧化还原
酸碱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吸附量热技术和金属氧化物催化剂的表面酸碱性
来源期刊 催化学报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吸附量热 二氧化碳 吸附 表面酸性 表面碱性
年,卷(期) 2000,(2) 所属期刊栏目 综述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86-194
页数 9页 分类号 O643/O647
字数 631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253-9837.2000.02.02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沈俭一 南京大学化学系 73 906 18.0 2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1)
同被引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4)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吸附量热
二氧化碳
吸附
表面酸性
表面碱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催化学报
月刊
0253-9837
21-1195/O6
大16开
辽宁省大连市中山路457号(大连110信箱)
8-93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062
总下载数(次)
23
总被引数(次)
65041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