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通过氢硅烷化反应制备了聚醚接枝聚硅氧烷共聚物,将它与环氧树脂共混,研究了共聚物的结构与用量对改性环氧树脂固化物的微观形态与表面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引入聚硅氧烷明显降低了环氧树脂的静摩擦系数,增大了其对水的接触角. 共聚物中接枝聚醚链段的结构与聚醚含量以及环氧树脂中共聚物的加入量是影响改性环氧树脂的微观形态与表面性能的最重要因素. 表面组成的XPS分析表明,聚硅氧烷链段在材料表面明显富集,从而大大降低了环氧树脂的静摩擦系数,增大了对水的接触角.
推荐文章
聚苯乙烯-聚硅氧烷接枝共聚物的合成与表征
大单体
聚硅氧烷
聚苯乙烯
接枝共聚物
氟硅氧烷-二甲基硅氧烷共聚物低温性能的研究
氟硅橡胶
共聚物
动态机械热分析
低温特性
聚硅氧烷酰亚胺共聚物的合成及应用研究进展
聚硅氧烷酰亚胺共聚物
聚硅氧烷
聚酰亚胺
聚硅氧烷/聚己内酯/环氧树脂复合体系的制备及性能
端硅氧烷基聚己内酯/聚硅氧烷
环氧树脂
力学性能
耐热性
耐水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聚醚接枝聚硅氧烷共聚物改进环氧树脂表面性能的研究
来源期刊 应用化学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聚醚接枝聚硅氧烷 环氧树脂 共混改性 形态 表面性能
年,卷(期) 2000,(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53-357
页数 5页 分类号 O631
字数 270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0518.2000.04.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黄英 分子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3 154 3.0 3.0
2 孙秀武 分子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1 52 1.0 1.0
3 余云照 分子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1 5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2)
同被引文献  (59)
二级引证文献  (301)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1(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3(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4(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5(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6(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07(1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08(21)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09(23)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0(1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1(34)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27)
2012(31)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7)
2013(2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4(3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5)
2015(2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6(1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7(2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8(2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9(1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20(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聚醚接枝聚硅氧烷
环氧树脂
共混改性
形态
表面性能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应用化学
月刊
1000-0518
22-1128/O6
大16开
长春市人民大街5625号
8-184
198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741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4690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