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化学评价法,即通过测定皮肤美白剂对酪氨酸酶的活性抑制率,对目前常用的6种皮肤美白剂的活性进行了评价,并与氢醌进行比较,得出:(1)各美白剂对酪氨酸酶活性的最高抑制率(3.5 h下),按由大到小次序排列如下:氢醌(98.3%)>Biowhite(90.5%) >Vc(88.2%) ≥熊果苷(87.8%)≥曲酸(86.2%)>Vc磷酸酯钠(自制,72.9%)≥Vc磷酸酯钠(进口,72.7%)>Vc磷酸酯镁(41.1%). 探讨了美白剂活性评价与酪氨酸酶抑制率高低的关系.(2)得出各美白剂的ICmax(3.5 h下).(3)得出美白剂作用时间与其酪氨酸酶抑制率关系曲线,该曲线表明,美白剂对酪氨酸酶的抑制率随其作用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时间过短将影响美白效果.采用自制酪氨酸酶体系进行评价,是一个行之有效的经济实用的方法.
推荐文章
皮肤化学美白剂抑制酪氨酸酶活性的研究
皮肤美白剂
酪氨酸酶
黑色素
酪氨酸活性抑制率
皮肤美白的研究进展
皮肤美白剂
分子机理
代谢调节
黑色素
生物学
几种皮肤美白剂的功效评价
化妆品
皮肤美白剂
B-16黑色素瘤细胞
功效评价
皮肤美白剂进展
化妆品
美白剂
进展
酪氨酸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皮肤美白剂活性的化学评价研究
来源期刊 精细化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皮肤美白剂 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 酪氨酸酶 黑色素
年,卷(期) 2000,(6) 所属期刊栏目 医药与日化原料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18-320,368
页数 4页 分类号 TQ658.2
字数 231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3-5214.2000.06.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宇红 北京工商大学化工系 10 109 5.0 10.0
2 李才广 北京工商大学化工系 2 67 2.0 2.0
3 彭金乱 北京工商大学化工系 3 50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26)
二级引证文献  (79)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6(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7(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8(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09(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3(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4(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7(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8(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9(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皮肤美白剂
酪氨酸酶活性抑制率
酪氨酸酶
黑色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精细化工
月刊
1003-5214
21-1203/TQ
大16开
大连市高新园区黄浦路201号
8-55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410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5262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