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早中新世的沟鞭藻植物地理作了初步研究,提出北半球在当时可划分为3个沟鞭藻地理区,即热带区、亚热带-温带区和北方区.热带区以典型的热带、亚热带种Polysphaeridium zoharyi丰富并存在偏爱热带、亚热带的种Tubercu lodiniumdinium vancampoae为特征,亚热带-温带区以同时存在Tuberculodiniumdiniu m vancampoae和温带种Bitectatodinium tepikiense,但缺失Polysphaeridium zo haryi为特征,而北方区则以缺失Polysphaeridium zoharyi和Tuberculodiniumdinium vancampoae二者且组合较贫乏为特征,亚热带-温带区的北界大致位于现今68°N一线,此界线可随气温升高而北推,例如最温暖的早中新世晚期(17~14.5 Ma)此界线可达70°N.该带南界大致位于现今45°N处,随着气候的转暖可能会变得模糊不清.北方区的海水此时凉而不结冰,即此时北极不存在冰盖.本文研究证实了前人根据大植物化石所得出的结论.
推荐文章
南海表层沉积沟鞭藻孢囊的分布特征
沟鞭藻孢囊
表层沉积
南海
河北围场早中新世藓类化石的植物地理学意义
河北围场
早中新世
藓类植物化石
地史分布
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分析
小寨子沟自然保护区
种子植物区系
地理成分
海南岛长昌盆地始新世孢粉植物区系
始新世
孢粉植物区系
植物区系
海南岛
长昌盆地
长昌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早中新世沟鞭藻植物地理区系
来源期刊 现代地质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早中新世 沟鞭藻 植物地理 热带 亚热带 温带
年,卷(期) 2000,(3) 所属期刊栏目 微体古生物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3-280
页数 10页 分类号 Q914.5|Q914.82
字数 658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8527.2000.03.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雷作淇 中国海洋南海东部石油公司科技中心 2 11 1.0 2.0
2 茅绍智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与资源学院 8 78 5.0 8.0
3 黄奇瑜 台湾大学地质系 1 1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0)
197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早中新世
沟鞭藻
植物地理
热带
亚热带
温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地质
双月刊
1000-8527
11-2035/P
大16开
北京市学院路29号中国地质大学
18-119
198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669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4710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