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室温、pH值6.7~7.2及充分曝气的条件下,于SBR反应器中,采用活性污泥处理分别以溶解性有机物苯甲酸钠和葡萄糖为底物的废水,发现曝气初期30 min废水的COD去除率达90%以上,同时污泥细胞内的聚合物聚β-羟基丁酸酯(poly-β-hydroxybutyrate ,简称PHB)和糖原含量快速增加.苯甲酸钠废水培养52 d的污泥,在曝气30 min内吸收的COD约有59%被转化为PHB,葡萄糖废水培养51 d的污泥,在曝气10 min内吸收的COD约有24.5%被转化为糖原而贮存在细胞内,这些胞内聚合物含量经240 min曝气后基本回复至起始水平.
推荐文章
高盐度废水生物处理研究
高盐废水
生物处理
硝化反硝化
污泥性能
废水生物处理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微生物
活性污泥法
废水处理
加压溶氧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加压
生物处理
高浓度有机废水
非稳态溶解氧环境下废水生物处理研究进展
非稳态DO环境
脱氮
曝气能耗
剩余污泥量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PHB及糖原在废水生物处理好氧条件下的形成
来源期刊 精细化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废水处理 活性污泥 溶解性有机物 吸收 聚β-羟基丁酸酯(PHB) 糖原
年,卷(期) 2000,(9) 所属期刊栏目 水处理技术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19-521,525
页数 4页 分类号 X703
字数 335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3-5214.2000.09.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赵庆祥 华东理工大学环境工程系 70 1941 23.0 43.0
2 王红武 华东理工大学环境工程系 9 348 5.0 9.0
3 刘燕 华东理工大学环境工程系 24 184 9.0 13.0
4 马鲁铭 华东理工大学环境工程系 5 54 3.0 5.0
5 董美玉 华东理工大学环境工程系 5 66 3.0 5.0
6 岳春 华东理工大学环境工程系 1 16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22)
二级引证文献  (51)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7(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8(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9(10)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0(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9(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废水处理
活性污泥
溶解性有机物
吸收
聚β-羟基丁酸酯(PHB)
糖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精细化工
月刊
1003-5214
21-1203/TQ
大16开
大连市高新园区黄浦路201号
8-55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410
总下载数(次)
15
总被引数(次)
5262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