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对青蛤Cyclina sinensis的室内人工催产、受精卵的孵化密度、幼虫培养密度、幼虫饵料及青蛤增养殖进行了研究.采用阴干、遮光和充气的方法对青蛤进行催产,成功率达95%;平均孵化率为88.6%;室内育苗中,幼虫培养密度控制在11~16个/ml,幼虫变态后,减少培养密度,可以提高幼虫成活率;幼虫的饵料以叉鞭金藻为主,混合投喂较单一投喂效果更好.在105.61 m3水体的室内育苗池内,培育出稚贝约1.7亿粒,经土池培育获壳长3~6 mm幼贝3 878.45万粒,成活率为22.83%.另外,利用移苗和繁殖保护的方法,在84 hm2养殖试验区进行青蛤增养殖,资源量由原来的9.1个/m2增加到22.5个/m2,净增资源量270.7 t.
推荐文章
青蛤人工育苗中附着基的选择
青蛤
育苗
附着基
人工增雨研究综述
人工增雨
反效果问题
催化作业
数值模式
效果检验
外场试验
青蛤的养殖与药用价值研究进展
青蛤
养殖现状
药用价值
研究进展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青蛤人工育苗及增养殖的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青蛤 苗种培育 增养殖
年,卷(期) 2000,(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3-77
页数 5页 分类号 S968.317
字数 395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5-8737.2000.01.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于业绍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20 146 6.0 11.0
2 顾润润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18 222 9.0 14.0
3 周琳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5 51 4.0 5.0
4 郑国兴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 5 89 3.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1)
同被引文献  (45)
二级引证文献  (261)
196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5(1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6)
2006(1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07(1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08(1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09(29)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10(3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4)
2011(2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3)
2012(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2)
2013(2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14(1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5(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6(2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17(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8(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青蛤
苗种培育
增养殖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水产科学
月刊
1005-8737
11-3446/S
大16开
北京市永定路南青塔村150号
18-250
199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187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5453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