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腹腔注射交感神经化学切断剂6-羟多巴胺(6-OHDA)的方法,在小鼠束缚应激模型上观察外周交感神经在应激免疫抑制蛋白产生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腹腔注射6-OHDA后,血清中应激免疫抑制蛋白的产生明显减少,第五天降至最低点,以后逐渐恢复,第14天恢复正常.脾脏和淋巴结中去甲肾上腺素(NE)的含量,在注射6-OHDA后第一天明显降低,而且至少在14天内维持在很低水平.说明6-OHDA已损坏了交感神经纤维.注射6-OHDA前30min注射去郁敏(DMI),阻断交感神经的重吸收作用,可明显对抗6-OHDA抑制应激免疫抑制蛋白产生作用.以上结果表明,外周交感神经具有促进应激免疫抑制蛋白生成的作用.
推荐文章
T淋巴细胞产生的应激免疫抑制蛋白
T淋巴细胞/分泌
淋巴细胞转化/拮抗剂和抑制剂
应激免疫抑制蛋白
应激免疫抑制蛋白降低大鼠动脉血压
应激免疫抑制蛋白
血压/药物作用
淋巴细胞转化/药物作用
家禽应激性免疫抑制研究新策略
家禽
应激
免疫抑制
组学
转录组测序
自拟中药复方对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中药
小鼠
免疫器官指数
IgG
溶菌酶
细胞因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腹腔注射6-羟多巴胺对抗小鼠应激免疫抑制蛋白的产生
来源期刊 基础医学与临床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束缚应激 淋巴细胞转化 应激免疫抑制蛋白 6-羟多巴胺 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
年,卷(期) 2000,(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52-355
页数 4页 分类号 R363
字数 243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6325.2000.04.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菊香 北京医科大学生理学系 3 9 2.0 3.0
2 范少光 北京医科大学生理学系 14 149 6.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8)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束缚应激
淋巴细胞转化
应激免疫抑制蛋白
6-羟多巴胺
高效液相-电化学检测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基础医学与临床
月刊
1001-6325
11-2652/R
大16开
北京东单三条5号
82-358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613
总下载数(次)
10
总被引数(次)
2950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