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二维二分量MHD模型,应用PPM格式,研究内日球赤道面内1AU附近激波波阵面参数的分布特性,以及太阳风速、扰动源宽度、扰动源初始传播方向和行星际电流片对分布的影响. 结果指出:(1)均匀背景情况下激波阵面西侧为强磁场区,东侧的动压差比西侧大,而密度比和气压比基本对称;(2)背景太阳风流速和扰动源初始传播方向对参量分布影响较大;扰动源宽度影响不大;(3)当扰动源中心处于电流片东侧或西侧时,密度比、气压比和磁场比峰值均西偏,而动压差峰值和扰动源处于同侧;当扰动源中心与电流片重合时,激波阵面东西两侧都出现峰值,为双峰分布,东侧动力学参数大,西侧磁场强. 上述结论与观测资料的统计结果趋势上是一致的.
推荐文章
行星际慢激波的观测与研究
天体物理学
太阳物理学
行星际慢激波
行星际磁场
联合太阳和行星际物理参数预测行星际激波能否到达地球
太阳瞬变爆发活动
行星际激波
太阳高能粒子
空间天气预报
电离层等效电流体系对行星际激波的响应研究
磁流体力学模拟
行星际激波
电离层等效电流
行星际慢激波的传播和演化
日球动力学
磁流体激波
慢激波
MHD数值模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行星际激波特性的数值研究
来源期刊 地球物理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日球动力学 行星际激波 MHD数值模拟
年,卷(期) 2000,(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35-442
页数 8页 分类号 P353.8
字数 487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001-5733.2000.04.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伟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 422 5903 37.0 59.0
2 胡友秋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 14 36 4.0 5.0
3 刘绍亮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 7 45 4.0 6.0
4 杨玉林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系 3 13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9)
197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3(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日球动力学
行星际激波
MHD数值模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球物理学报
月刊
0001-5733
11-2074/P
16开
北京市9825信箱
2-571
194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985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53778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