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如果各方面没有严格地按综合误差的要求管理,那么所得统计线损率的准确性一般较差.由于PT、CT、电能表等元件误差的存在,在购、售电量相减后,线损率有可能被放大或缩小.并且这种误差随着电压等级的提高而增加.在10 kV网损中,由于其布点广,管理起来复杂,即使不包括偷、漏电量,其统计线损率的真实性也较差.用计算方法把电网每一元件的损耗相加得到的总损耗量再被购电量相除的所谓理论线损计算可以避免上述缺点.但在理论线损计算中,如果只用某一典型日的线损率略加调整或者用某一阶段的平均电量与形状系数K来估算该阶段的线损率,其结果也不能令人满意.在实时监控系统的历史数据库中,5 min或10 min存储1次的数据完全可以用来模拟实时运行状态(包括各种运行曲线),从而使得理论线损的计算结果接近于实际的线损率.
推荐文章
干熄焦碳烧损率实时计算与监控系统
干熄焦
烧损率
计算模型
实时监控
基于Netfilter的DNS实时监控统计系统的设计
域名服务
Netfilter
内存映射
实时监控
图形化配电网理论线损计算系统的研究
配电网
理论计算
线损
图形化
Delphi
基于双层迭代并行方式的线损在线计算方法研究
理论线损
分解协调
电网分区
双层迭代
并行计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利用实时监控系统计算实际线损的研究与实践
来源期刊 电网技术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统计线损率 理论线损率 实时监控系统 综合误差
年,卷(期) 2000,(7) 所属期刊栏目 供配用电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7-40
页数 4页 分类号 TM714
字数 473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3673.2000.07.010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李占昌 1 54 1.0 1.0
2 赵福生 1 5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7)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54)
同被引文献  (51)
二级引证文献  (227)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9)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6(7)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7(14)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9)
2008(19)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09(22)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0(2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1(36)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2)
2012(2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3(2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4(24)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5(1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6(1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7(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8(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9(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2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统计线损率
理论线损率
实时监控系统
综合误差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电网技术
月刊
1000-3673
11-2410/TM
大16开
北京清河小营东路15号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内
82-604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975
总下载数(次)
39
总被引数(次)
34622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