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东亚大陆是在印支期(250~220 Ma)由诸多微陆块拼接而成,曾形成巨型的岩石圈(根).其中陆块碰撞带岩石圈根可能深达200余千米或更深,俯冲的陆壳岩石曾深达约100 km,并发生超高压变质作用.当时中国东部上升为高原(5000~6000m),西部为特提斯海,构成东高西低的地貌景观.大约在160~150 Ma前后,亚洲东部岩石圈发生巨量减薄,山根垮塌,导致软流圈地幔侧向上涌补偿,形成巨量的火山岩和花岗岩,致使太平洋板块、西伯利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向东亚大陆汇流,出现了太平洋板块俯冲和最早的洋中脊扩张;蒙古-鄂克茨霍海的关闭和西伯利亚与亚洲陆块的碰撞;以及印度板块与澳大利亚板块脱离,拉萨微陆块拼贴到亚洲大陆之上等极性指向东亚的汇聚作用.其时代均发生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应是燕山期东亚岩石圈巨量减薄、崩塌的响应(岩石圈厚度减为100~70 km).晚侏罗世沉没的岩石圈在现今核幔边界上(2700 km)被全球地震层析资料所证实.从此后至新生代东亚地貌格局发生了巨变,10 Ma前后完成了西高东低的转变.这种巨型构造地貌翘变的触发动力源与燕山运动密切相关.虽然,燕山运动与岩石圈突发性减薄机理仍有不同的解释,但是,燕山运动所波及的范围和其对全球构造的影响远远超出了中国东部燕山地区的时空范畴.相信,燕山运动的全球意义将日益被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所接受.
推荐文章
晚中生代东亚多板块汇聚与大陆构造体系的发展
晚中生代
东亚大陆
多板块汇聚
大陆汇聚构造体系
大陆伸展构造体系
郯庐左旋走滑断裂体系
燕山陆内再生造山作用
中国侏罗纪构造变革与燕山运动新诠释
晚侏罗世
燕山运动
东亚多向汇聚
陆内造山与变形
岩石圈增厚与减薄
燕山运动和中国大陆晚中生代的活化
构造-岩浆活化
内硅镁质造山运动
内硅铝质造山运动
东亚燕山期山系
晚中生代
晚侏罗世东亚多向汇聚构造体系的形成与变形特征
晚侏罗世
东亚多向汇聚
构造体系
动力来源
变形特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论东亚大陆的构造翘变--燕山运动的全球意义
来源期刊 地质论评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构造翘变 燕山运动 东亚大陆 拆沉
年,卷(期) 2000,(1) 所属期刊栏目 问题讨论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13
页数 6页 分类号 P3
字数 448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371-5736.2000.01.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珍汉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147 2812 30.0 44.0
2 王成善 106 2656 30.0 46.0
3 董树文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105 3543 33.0 57.0
4 邓晋福 65 3944 28.0 62.0
5 吴锡浩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10 389 8.0 10.0
6 高锐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石圈研究中心 94 2147 28.0 4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00)
同被引文献  (1680)
二级引证文献  (5429)
197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8)
  • 参考文献(8)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5)
  • 参考文献(5)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8)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0(8)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1(2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02(45)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39)
2003(87)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77)
2004(127)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118)
2005(159)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52)
2006(221)
  • 引证文献(12)
  • 二级引证文献(209)
2007(271)
  • 引证文献(12)
  • 二级引证文献(259)
2008(266)
  • 引证文献(12)
  • 二级引证文献(254)
2009(260)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252)
2010(284)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276)
2011(277)
  • 引证文献(16)
  • 二级引证文献(261)
2012(298)
  • 引证文献(11)
  • 二级引证文献(287)
2013(419)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413)
2014(453)
  • 引证文献(14)
  • 二级引证文献(439)
2015(472)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463)
2016(439)
  • 引证文献(11)
  • 二级引证文献(428)
2017(474)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464)
2018(448)
  • 引证文献(10)
  • 二级引证文献(438)
2019(444)
  • 引证文献(15)
  • 二级引证文献(429)
2020(153)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49)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构造翘变
燕山运动
东亚大陆
拆沉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论评
双月刊
0371-5736
11-1952/P
大16开
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2-382
193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21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723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