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三角洲多年考古发掘中发现,在文化层之间经常出现由自然淤积的泥炭和沼铁构成的不含任何文化器物的文化间歇层.这些文化间歇层主要分布于3个时间段:(1)崧泽文化晚期-良渚文化早期(5 300~4 700 yr BP);(2)良渚文化晚期-马桥文化早期(4 200~4 000 yr BP);(3)马桥文化晚期-商周文化早期(3 300~3000 yr BP).此外,在本区第四纪地质调查和市政工程建设中还发现大量全新世埋藏古树和泥炭沉积.这些埋藏古树和泥炭层主要出现在4个时间段地层中:(1)大西洋气候期早期(7 000~6 000 yr BP);(2)大西洋气候期晚期(5 500~5 000 yr BP);(3)亚北方气候期中期(4400~4100 yr BP)以及(4)亚北方气候期晚期(3 600~3100 yr BP).上述现象反映了本区全新世气候和海面中低频的波动特征.大量研究揭示,上述灾变沉积地层主要起因于高温高海面条件下夏季风活动增强引发的4次大规模陆地洪水事件,但并非由海侵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