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制备经鼻粘膜给药的褪黑激素明胶微球,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方法用乳化交联技术制备褪黑激素明胶微球,用放射性核素99mTc标记,用γ射线闪烁显像技术考察微球在鼻粘膜滞留时间,用HPLC法测定药物的体内吸收.结果褪黑激素明胶微球粒径在30~70 μm,平均粒径为50.2 μm,褪黑激素含量为13.48%.与滴鼻液相比,明胶微球在鼻粘膜滞留时间明显延长.褪黑激素明胶微球的绝对生物利用度为87.47%.结论鼻粘膜给药明胶微球,能避免肝脏首过作用,延长药物在鼻粘膜滞留时间,提高药物吸收,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推荐文章
褪黑激素的抗肿瘤活性研究
褪黑激素
S180
抗肿瘤活性
褪黑激素的合成
褪黑激素
5-甲氧基吲哚
合成
褪黑激素对羊生殖活动调控的研究进展
褪黑激素
内分泌
褪黑激素受体
生殖调控
生产应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褪黑激素明胶微球的鼻腔给药
来源期刊 药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褪黑激素 明胶微球 鼻粘膜给药 生物利用度
年,卷(期) 2000,(10)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86-789
页数 4页 分类号 R943
字数 3027字 语种 英文
DOI 10.3321/j.issn:0513-4870.2000.10.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毕殿洲 沈阳药科大学药剂教研室 70 962 18.0 27.0
2 毛世瑞 沈阳药科大学药剂教研室 35 355 11.0 18.0
3 陈建明 1 26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26)
同被引文献  (39)
二级引证文献  (92)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5(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6(12)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7)
2007(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8(1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09(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0(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1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2(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3(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4(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褪黑激素
明胶微球
鼻粘膜给药
生物利用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药学学报
月刊
0513-4870
11-2163/R
大16开
北京市先农坛街1号
2-233
1953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934
总下载数(次)
20
总被引数(次)
8990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