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IUD与盆腔感染及子宫内膜恶变或其他病理改变的关系,探讨IUD长期使用的安全性.方法:将88例分为A、B、C、D 4组,A组20例使用带尾丝活性IUD;B组24例使用惰性IUD;C组24例为正常对照组;D组加例为盆腔感染组.所有病例取宫腔冲洗液进行需氧菌、厌养菌、解脲支原体、沙眼衣原体等培养,并取子宫内膜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A、B组主要表现为正常增生期、分泌期或月经期子宫内膜,部分呈单纯性或腺囊性增生,与C组、D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4组均未见不典型增生及恶变.A、B、C 3组子宫内膜均无慢性炎症改变,D组8例存在慢性子宫内膜炎改变,与A、B、C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A、B、C组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白细胞、纤维细胞计数差异无显著性(P>0.05),D组淋巴细胞、浆细胞、中性白细胞计数较以上3组明显增加(P<0.05),间质细胞及纤维细胞计数与以上3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A、B、C组宫腔微生物检出率分别为30.0%,29.2%,20.8%,与D组(70.0%)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使用IUD5~14年未增加子宫内膜癌、癌前病变及慢性子宫内膜炎发生率.IUD无论有无尾丝均未增加宫腔微生物检出率.
推荐文章
放置与未放置IUD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的子宫内膜病理变化对比分析
宫内节育器
子宫异常出血
子宫内膜
病理
放置与未放置IUD子宫异常出血患者的子宫内膜病理变化对比分析
宫内节育器
子宫异常出血
子宫内膜
病理
子宫内膜癌癌周内膜病理学特征与临床分析
子宫内膜癌
癌周内膜
病理分型
预后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放置IUD后宫腔微生物及子宫内膜病理学研究
来源期刊 现代妇产科进展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宫内避孕器 子宫内膜 病理学,临床 子宫附件炎
年,卷(期) 2000,(6)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35-437
页数 3页 分类号 R169.1
字数 223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4-7379.2000.06.01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董白桦 49 312 11.0 15.0
2 张萍 50 348 10.0 16.0
3 范俊 8 36 4.0 5.0
4 刘志杰 6 105 4.0 6.0
5 袁尔恩 3 11 2.0 3.0
6 董洁德 1 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0)
二级引证文献  (7)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宫内避孕器
子宫内膜
病理学,临床
子宫附件炎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现代妇产科进展
月刊
1004-7379
37-1211/R
大16开
山东省济南市文化西路107号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内
24-104
198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119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4055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