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为了解接触焦炉逸散物职业性人群遗传效应的改变,从分子水平揭示焦炉逸散物的遗传毒作用.方法:对25名焦炉工和12名正常对照分别检测了血清P21和外周血淋巴细胞姐妹染色单体互换(SCE)率.结果:发现焦炉工P21水平(3 774.2)、SCE率(11.43)明显高于对照组P21水平(1 270.7)和SCE率(6.37);焦炉工中,炉顶工血清P21均值(4 377.5)高于其它工种(3 300.1),炉顶工SCE(13.51)明显高于其它工种(10.07);对焦炉工按是否吸烟进行比较,未发现组间P21和SCE有差异显著性.结论:提示焦炉逸散物具有较强的遗传毒理学效应,可提高机体癌蛋白P21水平和SCE频率.
推荐文章
放射作业人员外周血淋巴细胞微核率结果分析
放射工作人员
微核率
结果分析
海洛因依赖者外周血白细胞及淋巴细胞的检测分析
海洛因成瘾
白细胞
淋巴细胞
中性粒细胞
中间细胞
癌基因p21pan-ras和p62c-myc在皮肤T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淋巴瘤,T细胞,皮肤
癌基因蛋白质p21(ras)/代谢
原癌基因蛋白质c-myc类/代谢
卵巢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相关性
卵巢癌
T淋巴细胞
肿瘤标志物
良性肿瘤
相关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焦炉工血清ras P21水平和外周血淋巴细胞SCE率检测
来源期刊 河南医科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暴露 焦炉逸散物 P21 SCE 吸烟
年,卷(期) 2000,(3) 所属期刊栏目 系列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1-194
页数 4页 分类号 R135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6825.2000.03.00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新朝 河南医科大学劳动卫生学与卫生毒理学教研室 9 61 4.0 7.0
2 李志远 河南医科大学劳动卫生学与卫生毒理学教研室 5 12 1.0 3.0
3 马玉英 河南医科大学劳动卫生学与卫生毒理学教研室 9 82 5.0 9.0
4 吴逸明 河南医科大学劳动卫生学与卫生毒理学教研室 29 212 8.0 13.0
5 徐玉宝 河南医科大学劳动卫生学与卫生毒理学教研室 3 49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暴露
焦炉逸散物
P21
SCE
吸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1671-6825
41-1340/R
大16开
郑州市大学路40号
36-111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582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37142
相关基金
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
官方网址:http://kyc.hncj.edu.cn/gzzd/gzzd56.htm
项目类型:
学科类型: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