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统--理论框架为基础,首次提出了研究超静定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弯矩调幅对象为(M支load+M支p)的思想;然后针对无粘结预应力工艺的固有特性,认为无粘结预应力筋在正常使用极限状态和承载力极限状态的应力取值差别是不大的,从而提出了对普通混凝土连续次梁支座弯矩的调幅系数和连续板支座弯矩的调幅系数在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次梁和连续板的经典计算方法中仍然适用的观点;最后根据按经典方法建立的调幅后的承载力计算公式与作者创立的统一理论承载力计算公式等价的原则,推导了针对(M支load+M支p)的调幅系数表达式,从而使统一理论发展到塑性设计新阶段,为合理设计预应力混凝土肋梁楼盖提供了依据.
推荐文章
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的极限承载力研究
有粘结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有粘接PCC梁)
极限承载力
参数研究
有限元
无粘结部分预应力混凝土梁配筋的研究
无粘结预应力
极限应力
屈服强度
裂缝
浅析无粘结预应力梁板施工工艺
梁板结构
无粘结
施工工艺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设计的探讨
预应力损失值
裂缝控制
次弯矩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两跨连续梁(板)塑性设计方法研究
来源期刊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无粘结 预应力 塑性设计
年,卷(期) 2000,(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6-30
页数 5页 分类号 TU378
字数 2812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郑文忠 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3 14 1.0 3.0
2 杨冰 哈尔滨建筑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2 15 2.0 2.0
3 王均 1 13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3)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3(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8(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无粘结
预应力
塑性设计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哈尔滨建筑大学学报
双月刊
1006-6780
23-1389/TU
16开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
14-100
196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32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334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