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提高因各种原因所致肩关节制动的治疗疗效.方法随机将病例分为复合治疗组31例,治疗组37例.应用地塞米松10mg、2%利多卡因5ml、0.9%氯化钠5ml对复合治疗组肩关节腔注射,其中8例患者作以肩关节腔为中心的核磁共振成像(MRI)观察.结果复合治疗组显效率51.6%,有效率19.4%,分别优于治疗组的22.5%、24.3%,差异显著,P<0.01.复合治疗组与治疗组治疗前后前屈、外展、后伸各个方位活动度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复合治疗组与治疗组治疗前后握力对比,p均<0.01.结论应用MRI以肩关节腔为中心定位注射成像,定位准确,方法可靠,指导临床的实用价值高,但价格昂贵.
推荐文章
医用核磁共振成像设备的风险因素分析与管理
影像设备
磁共振成像
风险管理
风险因素
3.0T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病人的护理干预
3.0T核磁共振成像
高场强
伪影
护理
MRIL-P核磁共振成像测井观测模式分析
核磁共振测井
纵向弛豫
横向弛豫
观测模式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岩石物理实验中的应用
核磁共振成像
岩石物理实验
孔隙结构
流体分布
裂缝识别
驱替
应用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肩关节活动受限关节腔注射治疗后核磁共振成像分析
来源期刊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肩关节 关节囊 核磁共振成像
年,卷(期) 2000,(6)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64-466
页数 3页 分类号 R684
字数 314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4368.2000.06.02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国新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 22 141 8.0 11.0
2 王德杭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169 1348 18.0 26.0
3 周士枋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 55 742 16.0 25.0
4 马国忠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 5 15 2.0 3.0
5 朱同银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运动医学科 4 4 1.0 1.0
6 洪讯宁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放射科 4 10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肩关节
关节囊
核磁共振成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月刊
1007-4368
32-1442/R
大16开
南京市汉中路140号
28-61
195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066
总下载数(次)
11
总被引数(次)
34872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