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是危害大豆生产的世界性病害.山西省兴县"灰布支黑豆"是对目前我国鉴定的所有流行小种表现出免疫或高抗的重要抗源.利用目前国际通用的一套鉴别寄主和小种划分标准,通过人工接种的方法,确定了14号是北京马连洼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实验站土壤中大豆孢囊线虫群体的主导小种.用敏感的栽培品种"冀豆7号"作母本,与灰布支黑豆杂交,采用人工接种的方法,对后代群体进行大豆孢囊线虫14号小种的抗性鉴定.F1的2个单株都表现出抗性.随机取2个单株的F2代群体,分别测定每个群体的116和78个单株.每个群体都表现出43抗21感的分离比例,支持兴县灰布支黑豆对大豆孢囊线虫14号小种的抗性是由3对基因控制、一对隐性基因对两对显性基因的上位和两对显性基因互补作用的遗传假设.随机取F3代的30个株系,每个株系随机测定10~15个单株.19抗38分离7感的株系间分离比确认上述的遗传假设是正确的.
推荐文章
大豆对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1号和4号生理小种抗性的遗传分析
大豆[Glycine max(L.)Merr.]
胞囊线虫(Heterodera glycines Ichinohe)
抗性遗传
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
大豆抗大豆孢囊线虫的抗性分级标准研究
大豆
大豆孢囊线虫
4号生理小种
抗性鉴定
五寨黑豆对大豆胞囊线虫3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遗传分析
五寨黑豆
大豆胞囊线虫
3号生理小种
抗性遗传分析
“抗病值”在大豆抗孢囊线虫病遗传研究中应用的探讨
大豆
抗病值
大豆孢囊线虫
抗病遗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灰布支黑豆对大豆孢囊线虫(Heteroderaglycines)14号小种的抗性遗传
来源期刊 遗传学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遗传 孢囊线虫 大豆
年,卷(期) 2000,(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6-150
页数 5页 分类号 Q311
字数 263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受宜 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 80 4570 34.0 67.0
2 彭德良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77 1237 17.0 32.0
3 王衍桐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 1 14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4)
同被引文献  (29)
二级引证文献  (54)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8(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6(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7(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8(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9(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20(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遗传
孢囊线虫
大豆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遗传学报
月刊
1673-8527
11-5450/R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2号,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
eng
出版文献量(篇)
2447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7803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