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观察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FPS)病人“扳机点”(TrPs)的皮质电位变化,并探讨其临床定位价值。方法:选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病人65例,先由同一医师用指诊法定位TrPs,并在TrPs、TrPs周围点(上、下、左、右3m1)及躯体对侧相应点(对侧点)测定每一点的体表电位,然后在扳机点施行镇痛药注射疗法或小针刀治疗,待疼痛明显好转后再一次测定每一点的皮质电位。结果:治疗前TrPs的皮质电位明显高于周围点及对侧点(P<0.0l和P<0.05);治疗后扳机点皮质电位较治疗前有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TrPs具有皮质电位增高的特性;TrPs皮质电位的变化可间接反映其应激性。皮质电位测定具有辅助定位TrPs的价值,如果结合临床指诊测定,可做到正确定位TrPs。
推荐文章
基于病例浅析肌筋膜炎与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异同
肌筋膜炎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诊疗鉴别
雷火灸激痛点治疗 颈肩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雷火灸
激痛点
视觉模拟评分法
NPQ颈痛量表
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的临床研究
肌筋膜疼痛触发点
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临床效果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疼痛
康复
非药物治疗
综述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病人“扳机点”的皮质电位研究
来源期刊 中国麻醉与镇痛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扳机点” 皮质电位 镇痛药 小针刀
年,卷(期) 2000,(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7-279
页数 3页 分类号 R686.3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琦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麻醉科 19 46 4.0 5.0
2 类维富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麻醉科 58 319 9.0 15.0
3 齐峰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麻醉科 17 52 5.0 6.0
4 于金贵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麻醉科 44 179 7.0 11.0
5 易文波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麻醉科 10 25 3.0 4.0
6 侯明麓 山东大学齐鲁医院麻醉科 1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肌筋膜疼痛综合征
“扳机点”
皮质电位
镇痛药
小针刀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麻醉与镇痛
季刊
1526-6508
济南市文化西路107号《中国麻醉与镇痛》
出版文献量(篇)
1037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