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系统研究了高温条件下锂化合物对碱硅酸反应(ASR)的抑制作用.含沸石化珍珠岩活性集料砂浆, 在150 ℃压蒸24 h后, 置于80 ℃养护至20 个月.研究发现:分别掺加n(Li)/ n(Na)为0.6的Li2CO3, LiOH·H2O, Li2SO4·H2O, LiCH3COO·2H2O, LiNO3, LiF能长期有效地抑制ASR膨胀, 且抑制效果依次增强.在碱含量为2.0%时, 掺加相同n(Li)/n(Na)的锂化合物, 其对膨胀的长期抑制效果与溶解度有关.随着锂化合物阴离子表面电荷密度的增加, 其对膨胀的抑制效果依次增强.此外 , 本工作还探讨了锂化合物抑制ASR的作用机理.
推荐文章
几丁质酶抑制化合物研究进展
几丁质酶
抑制化合物
抑制机制
联芳基高碘化合物的合成反应研究
苯胺化合物
芳硼酸化合物
串联-环化反应
联芳基高碘化合物
LiB化合物中锂缺失对晶体结构的影响
锂硼化合物
晶体结构
阳极
新型苦参碱肟酯类化合物的合成
苦参碱
肟酯
苯甲酰氯
合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高温下锂化合物抑制碱硅酸反应的研究
来源期刊 硅酸盐学报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高温 锂化合物 碱硅酸反应 膨胀 溶解度 表面电荷密度
年,卷(期) 2000,(6) 所属期刊栏目 简报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78-581
页数 4页 分类号 TQ172
字数 3978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454-5648.2000.06.01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莫祥银 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4 88 4.0 4.0
2 许仲梓 南京化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6 328 10.0 16.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8)
二级引证文献  (14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5(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06(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7(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08(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09(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0(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1(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2(1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3(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4(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5(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6(1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17(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8(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高温
锂化合物
碱硅酸反应
膨胀
溶解度
表面电荷密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硅酸盐学报
月刊
0454-5648
11-2310/TQ
大16开
北京市海淀区三里河路11号
2-695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6375
总下载数(次)
8
总被引数(次)
8323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