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应用群体累积培养法,研究了种群起始密度对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的形成及与之相关的混交雌体百分率和受精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连续11d的培养中,轮虫休眠卵的产量和形成效率以及种群中的平均混交雌体百分率以种群起始密度为1.0~10.0ind.ml-1组最大,20.0ind.ml-1组次之,50.0ind.ml-1组最小.各组间的平均混交雌体受精率则无显著差异.对轮虫休眠卵最大形成效率及其出现的时间以及到达此时休眠卵产量的统计分析结果显示,在进行休眠卵的规模化生产时,宜选择种群起始密度为10.0ind.ml-1, 培养时间在6d左右,以获得较大的休眠卵产量和形成效率.
推荐文章
密度信号对两种臂尾轮虫种群增长的影响
密度信号
臂尾轮虫
种群增长
种间竞争
不同藻密度下Zn2+浓度对萼花臂尾轮虫实验种群增长参数的影响
Zn2+浓度
斜生栅藻密度
萼花臂尾轮虫
种群增长参数
杀真菌剂咪鲜安对萼花臂尾轮虫的影响
萼花臂尾轮虫
咪鲜安
环境雌激素
毒性试验
种群动态
培养液更换对萼花臂尾轮虫(Brachionus calyciflorus)休眠卵形成的影响
萼花臂尾轮虫
培养液更换
休眠卵
产量
形成效率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种群起始密度对萼花臂尾轮虫休眠卵形成的影响
来源期刊 应用生态学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萼花臂尾轮虫 种群起始密度 休眠卵 产量 形成效率
年,卷(期) 2000,(2) 所属期刊栏目 编者寄语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73-276
页数 4页 分类号 Q96
字数 3414字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席贻龙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11 284 10.0 11.0
2 黄祥飞 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 20 547 13.0 2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28)
197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5(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萼花臂尾轮虫
种群起始密度
休眠卵
产量
形成效率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应用生态学报
月刊
1001-9332
21-1253/Q
大16开
辽宁省沈阳市文化路72号
8-98
199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946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34356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