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在储集层成岩过程中,胶结物和次生矿物形成时常常会有流体被包裹在其内,形成储集层中的流体包裹体.流体包裹体在储集层中的种类、含量、分布等常规特征以及它们与成岩矿物的结构关系可以用来分析油气运移及圈闭充注模式.根据包裹体的均一温度,结合盆地的古地温模式和储集层埋藏历史,可以确定包裹体形成时的地层埋深及对应的地质时代,依此可以确定油气藏形成时间.通过某油气藏中储集层流体包裹体特征的研究,从油气运移及充注圈闭的角度,对该油气藏的形成机制作出了合理的阐述.认为该油气藏的成藏期为早第三纪末;油、气、水(主要是油与水的混相液体)同期运移至储集层;油气经过长距离运移聚集成藏,成藏后几乎没有再经历调整,油水界面没有发生过变迁.图5参4(王红军摘)
推荐文章
油气包裹体研究进展及其在油气成藏中的应用
油气包裹体
理论进展
油气成藏
关键问题
运用流体包裹体探讨上古生界油气成藏期次和时间
流体包裹体
上古生界
油气成藏
期次和时间
准噶尔盆地西北缘不整合储层流体包裹体特征与油气成藏期次
准噶尔盆地
西北缘
不整合面
储集层
流体包裹体
成藏期次
成藏过程
热演化史
烃源岩
流体包裹体在油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
流体包裹体
成藏期次
两期充注
差异聚集
高油低气
滨海地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流体包裹体常规特征在油气成藏研究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石油勘探与开发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储集层流体 包体(地质) 温度 油气运移 油气藏形成 模式
年,卷(期) 2000,(5) 所属期刊栏目 地质勘探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0-52
页数 7页 分类号 TE1
字数 4141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0747.2000.05.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红军 64 1925 27.0 43.0
2 蔡迎春 1 68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8)
同被引文献  (187)
二级引证文献  (796)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7)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3(23)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04(31)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24)
2005(35)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29)
2006(50)
  • 引证文献(8)
  • 二级引证文献(42)
2007(71)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66)
2008(62)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53)
2009(6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4)
2010(80)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76)
2011(6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60)
2012(66)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61)
2013(5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9)
2014(4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7)
2015(5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2)
2016(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0)
2017(4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6)
2018(2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8)
2019(2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9)
2020(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储集层流体
包体(地质)
温度
油气运移
油气藏形成
模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勘探与开发
双月刊
1000-0747
11-2360/TE
大16开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20号《石油勘探与开发》编辑部
82-155
197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44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9690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