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PG Ⅰ、PG Ⅱ含量变化与胃癌发生的关系,为胃癌的早期诊断提供线索.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测定了190 例正常人,103 例胃癌,19 例胃溃疡,64 例十二指肠溃疡,30 例慢性萎缩性胃炎,8 例胃出血,18 例胃癌全胃切除,6例全胃切除术后无复发和17 例全胃切除术后复发患者的血清样品PG Ⅰ、PG Ⅱ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胃溃疡患者PG Ⅰ略有升高而PG Ⅱ明显升高( P< 0 .01)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PG Ⅰ明显升高( P< 0 .01)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PG Ⅰ水平有所下降( P< 0 .05) ,胃出血患者PG Ⅰ、PG Ⅱ水平变化不规则,胃癌患者PG Ⅰ、PG Ⅰ/PG Ⅱ明显下降( P< 0 .01) ,胃癌术后及术后无复发患者PG Ⅰ、PG Ⅱ水平也都明显下降( P< 0 .01) ,而术后复发患者与胃癌术后患者相比较PG Ⅰ、PG Ⅱ水平都明显升高( P< 0 .01) .以PG Ⅰ< 35 μg/L 或PG Ⅰ/PG Ⅱ< 1 .5 为临界值,联合诊断胃癌,其灵敏度为71 .6 % ,特异性为83 .0 % .结论 血清PG Ⅰ、PG Ⅱ含量的变化对胃癌的早期诊断及胃癌术后的随访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推荐文章
血清胃蛋白酶原Ⅰ/Ⅱ和胃泌素-17检测对胃癌诊断与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
血清胃蛋白酶原I
血清胃蛋白酶原Ⅱ
胃泌素-17
胃癌
慢性胃疾病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水平变化观察及临床意义
胃蛋白酶原亚群
萎缩性胃炎
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幽门螺杆菌
血清胃蛋白酶原联合胃泌素-17检测对早期胃癌的诊断价值
萎缩性胃炎
早期胃癌
胃蛋白酶原
胃泌素-17
诊断价值
胃蛋白酶原联合智能染色内镜诊断早期胃癌的临床研究
胃蛋白酶原
智能染色内镜
早期胃癌
诊断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胃癌患者血清胃蛋白酶原含量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来源期刊 实用癌症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胃蛋白酶原 胃癌 放射免疫分析
年,卷(期) 2000,(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0-42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35.2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胃蛋白酶原
胃癌
放射免疫分析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实用癌症杂志
月刊
1001-5930
36-1101/R
大16开
江西省南昌市北京东路519号
44-37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757
总下载数(次)
12
总被引数(次)
4115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