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缺血性二尖瓣返流(MR)的发生机制.方法用小剂量[2.5,5.0,10.0μg/(kg·min)]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对29例缺血性MR进行研究.结果使用多巴酚丁胺后,随着剂量的增加,左室室壁运动积分、左室舒张末直径(LVEDd)、二尖瓣环直径逐渐缩小,而左室射血分数(LVEF)则逐渐显著增高(P分别<0.05~0.001),MR也随之逐级减少(P<0.05~0.001);MR面积与LVEF呈高度负相关(r=-0.9),与LVEDd、二尖瓣环直径、室壁运动积分呈高度正相关(r分别为0.97,0.90,0.92);未发现二尖瓣脱垂.结论缺血性MR的发生机制主要与左室整体收缩功能障碍、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左室扩大以及二尖瓣环扩大有关.而与二尖瓣脱垂似乎关系不大.
推荐文章
缺血性二尖瓣反流发生机制及治疗探讨
二尖瓣闭锁不全
心肌梗死
机制
治疗
预后
二尖瓣修复技术治疗非缺血性二尖瓣返流的临床效果
二尖瓣修复
非缺血性二尖瓣返流
超声心动图对缺血性二尖瓣反流机制的探讨
超声心动图
二尖瓣反流
缺血性
机制
彩色多普勒血流会聚法对二尖瓣返流定量的评价
血流会聚
二尖瓣返流
超声心动描记术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缺血性二尖瓣返流发生机制的探讨
来源期刊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二尖瓣返流 缺血性 机制 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
年,卷(期) 2000,(9)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与经验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529-530
页数 2页 分类号 R3
字数 256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2194.2000.09.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石丹 深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15 110 5.0 10.0
2 吴盛标 深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9 54 4.0 7.0
3 吴胜楠 深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8 47 4.0 6.0
4 许香广 深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7 13 2.0 3.0
5 张少文 深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3 12 2.0 3.0
6 陆云琦 深圳市人民医院心内科 2 10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6)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二尖瓣返流
缺血性
机制
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月刊
1005-2194
21-1330/R
大16开
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南京南街9号五层
8-126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981
总下载数(次)
19
总被引数(次)
7951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