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脑损伤后NO的表达变化.方法建立大鼠3种脑损伤模型:脑皮质针刺伤、短暂性全脑缺血/再灌注与模拟低压性脑缺氧(海拔5 000 m),运用NADPH-d组化(NDP)、原位分子杂交、图像分析等方法对3种脑损伤后NO的表达及其细胞来源进行对比观察.结果①NDP阳性细胞数在脑皮质针刺伤后第5~7 d达高峰,且主要分布于海马、室周区等处;全脑缺血再灌注后1~3 d即达高峰,以颞叶皮质、海马与室周区明显;高原缺氧仅2 d有一过性增高.②表达NO的细胞以神经元样细胞、胶质细胞样细胞为主,有少数内皮细胞样细胞.结论 3种不同类型脑损伤后NO表达的时空分布存在差异;NO的细胞来源可能有多种.
推荐文章
大鼠脑损伤后SSeCKS的表达变化
脑损伤
蛋白激酶C(PKC)
SSeCKS
大鼠
大鼠液压冲击颅脑损伤后核因子κB在脑组织的表达变化的研究
创伤性脑损伤
核因子KB
创伤
液压损伤模型
大鼠
大鼠创伤性脑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的变化
创伤性脑损伤
星形胶质细胞
胶质纤维酸性蛋白
一氧化氮合酶
大鼠
亚低温对新生大鼠缺氧缺血性脑损伤后NFκB基因的表达变化
亚低温
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核转录因子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鼠不同类型脑损伤后NO表达变化的比较研究
来源期刊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一氧化氮 星形胶质细胞 皮质针刺伤 脑缺血 脑缺氧 大鼠
年,卷(期) 2000,(7)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56-659
页数 4页 分类号 R651.15
字数 328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5404.2000.07.013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蔡文琴 第三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188 1499 18.0 27.0
2 赵士福 第三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51 191 8.0 9.0
3 李红丽 第三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45 138 8.0 10.0
4 邓晓林 第三军医大学基础医学部组织学与胚胎学教研室 4 31 3.0 4.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3(3)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一氧化氮
星形胶质细胞
皮质针刺伤
脑缺血
脑缺氧
大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半月刊
1000-5404
50-1126/R
大16开
重庆市沙坪坝区高滩岩30号
78-91
1979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5739
总下载数(次)
28
总被引数(次)
9785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