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天津医药       
摘要: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静脉溶栓前后的中性粒细胞(PMN)氧化代谢活性的变化,并探讨其作为冠脉再通指标的可行性.方法:选择发病在6小时以内的AMI患者80例,给予静脉溶栓,按溶栓后冠脉是否再通分为溶栓再通组(I组)54例及溶栓未通组(II组)26例.以同样发病时间的52例未溶栓病人作为对照组(III组).采用鲁米诺依赖的全血化学发光法(CL)测量3组病人的PMN-CL峰值和吞噬指数.同时测量同期PMN数目、CK-MB及SOD.结果:(1)II组和III组的PMN-CL峰值及吞噬指数均在发病后24小时达高峰,而I组的相应值前移至发病后16小时.(2)3组PMN-CL吞噬指数均与各自CK-MB变化呈正相关.(3)l组SOD峰值出现于16小时,II、III组出现于24小时,均与各自的PMN-CL峰值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缺血再灌注时,PMN氧化代谢活性增强,PMN-CL峰值及吞噬指数高峰前移可作为AMI溶栓再灌注成功的临床指标.
推荐文章
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
循证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
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溶栓治疗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治疗
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病人静脉溶栓治疗的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
溶栓
护理
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观察
急性心肌梗死
早期静脉溶栓
尿激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粒细胞发光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应用
来源期刊 天津医药 学科
关键词 粒细胞 化学发光 心肌梗塞 再灌注
年,卷(期) 2000,(4) 所属期刊栏目 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99-203
页数 5页 分类号 R5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0253-9896.2000.04.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张我素 9 93 2.0 9.0
2 刘柏年 6 13 2.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4)
  • 参考文献(4)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粒细胞
化学发光
心肌梗塞
再灌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天津医药
月刊
0253-9896
12-1116/R
大16开
天津市和平区贵州路96号D座《天津医药》编辑部
1959-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550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3413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