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肾脏缺血性损害后病人尿沉渣中有形成份的变化特点及意义,为研究其病因及发病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尿沉渣定量分析板镜检法分析了120例健康人及36例肾脏缺血性损害后病人的尿沉渣有形成份的变化、并进行尿标本细菌培养.结果:36例肾脏缺血性损害后病人的尿沉渣定量分析结果显示各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1).讨论:肾脏缺血性损害后,由于肾小管、肾小球的结构和功能受到破坏和发生紊乱,肾脏中的白蛋白及肾小管分泌的糖蛋白丢失;从而促进蛋白质沉淀,使尿液中的有形成份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因此,观察肾脏缺血性损害后病人的尿沉渣变化,对提高肾脏缺血性损害的诊治有一定参考价值.
推荐文章
浅谈尿沉渣检测对肾脏病诊断的临床意义
尿沉渣检测
肾脏病诊断
临床意义
尿沉渣检查在肾脏疾病中的临床意义
尿沉渣检查
尿干检查
肾脏疾病
诊断
尿沉渣检测对肾脏疾病的诊断价值初步研究
尿沉渣检测
肾脏疾病
诊断价值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肾脏缺血性损害后尿沉渣的观察及意义
来源期刊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缺血性损害 尿沉渣
年,卷(期) 2000,(10)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76,78
页数 2页 分类号 R692
字数 1506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5-8982.2000.10.037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成玉 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检验科 2 0 0.0 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缺血性损害
尿沉渣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半月刊
1005-8982
43-1225/R
大16开
湖南省长沙市湘雅路87号
42-143
199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4199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11922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