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以偶氮二异丙基脒盐酸盐(V50)为引发剂,采用4-乙烯吡啶(4-VP)/丙烯酸丁酯(BA)为混合单体,分别以二乙烯苯(DVB)或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为交联剂,用无皂乳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一系列正电性共聚乳液,并用扫描电镜(SEM)、Zeta电位测定仪详细研究了单体配比、交联剂种类和交联度对粒径大小及其分布、粒子形态和乳液电性能的影响,并探讨了该三元无皂乳液聚合的成核机理.结果表明:4VP/BA的无皂乳液聚合遵循均相成核机理.当BA含量低或者微球交联度较小时,高分子亲水性强,临界链长度大,生成粒子数目少,所以粒径大;随着BA含量的增加或者交联度的增大,高分子疏水性增强,临界链长度减小,生成粒子数目增多,粒径变小.当BA/4VP=1/4(g/g)时,得到单分散共聚乳胶.少量BA与4VP共聚可以明显提高乳液的稳定性.
推荐文章
高固含量无皂丙烯酸酯共聚乳液的合成研究
乳液聚合
反应性乳化剂
高固含量
种子聚合
丙烯酸铈(Ⅲ)-丙烯酸丁酯对明胶的接枝共聚鞣制
丙烯酸铈
接枝共聚鞣制
明胶
丙烯酸丁酯
机理
丙烯酸-内交联改性醋酸乙烯酯乳液研究
内交联
改性
乳液共聚
乳白胶
自交联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乳液的制备
含氟丙烯酸酯
乳液聚合
共聚物
涂膜
表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单分散交联聚(4-乙烯吡啶/丙烯酸丁酯)无皂正电性共聚乳胶
来源期刊 离子交换与吸附 学科 化学
关键词 无皂乳液聚合 聚(4-乙烯吡啶/丙烯酸丁酯)共聚乳胶 粒子形态 Zeta电位
年,卷(期) 200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1-69
页数 9页 分类号 O631.1
字数 53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1-5493.2001.01.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顾利霞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60 810 16.0 25.0
2 马千里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3 94 3.0 3.0
3 宋吉照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 19 1.0 1.0
4 胡刚 东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 19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9)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53)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6(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7(1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08(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09(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0(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4(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无皂乳液聚合
聚(4-乙烯吡啶/丙烯酸丁酯)共聚乳胶
粒子形态
Zeta电位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离子交换与吸附
双月刊
1001-5493
12-1147/O6
16开
天津南开大学
6-57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522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18039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