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歧口凹陷单井压实曲线的分析表明,歧口凹陷的压力体系在纵向上可以划分为3个压力系统,即静水压力带、上超压带和下超压带。静水压力带的底界深度为2000m左右。上超压带主要分布在盆地中心部位,深度范围较窄,仅几百米,超压幅度不高,压力系数相对较低,一般为1.3~1.4。下超压带分布在整个凹陷范围内,起始深度为2000~3000m,在凹陷中心较深,边缘较浅;下超压带超压值高,压力系数大,可达1.5~1.6。在层位上,沙一中、上亚段地层压力系数最大,沙一下亚段次之,沙二段和沙三段压力系数较低,各层位的压力系数平面分布趋势基本一致,均表现为从凹陷中心(海岸线位置)向西南方向压力系数逐渐降低,最后变为正常的静水压力。异常压力的分布主要受深度和层位的控制,并与成岩作用有密切关系。
推荐文章
黄骅坳陷歧口凹陷斜坡区中深层碎屑岩储集层特征
斜坡区
中深层碎屑岩
油气储集层
成岩演化
古近系
歧口凹陷
渤海湾盆地
黄骅坳陷歧口凹陷AVO属性应用
裂缝油气藏
叠前保持振幅处理
各向异性
速度
叠前AVO反演
歧口凹陷地层压力特征及其在测井解释中的应用
测井解释
异常压力
形成机理
分布特征
地层压力计算
冀中坳陷-黄骅坳陷馆陶组热储发育差异性及成井条件
冀中坳陷-黄骅坳陷
馆陶组热储
成井条件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黄骅坳陷歧口凹陷深层异常压力特征
来源期刊 石油勘探与开发 学科 工学
关键词 黄骅坳陷 歧口凹陷 油气运移 异常压力分布 埋藏深度 成岩作用
年,卷(期) 2001,(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24
页数 5页 分类号 TE1
字数 358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0747.2001.03.006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9)
同被引文献  (267)
二级引证文献  (478)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4)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2)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8)
2005(1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06(1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07(2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17)
2008(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09(25)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1)
2010(36)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29)
2011(32)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9)
2012(60)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54)
2013(2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7)
2014(3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6)
2015(2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25)
2016(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0)
2017(4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6)
2018(4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8)
2019(4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4)
2020(1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黄骅坳陷
歧口凹陷
油气运移
异常压力分布
埋藏深度
成岩作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石油勘探与开发
双月刊
1000-0747
11-2360/TE
大16开
北京海淀区学院路20号《石油勘探与开发》编辑部
82-155
197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244
总下载数(次)
4
总被引数(次)
9690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