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随着世界各国大力发展核电,放射性废料的安全处置已成为当今研究热点和前沿学科.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的安全性主要取决于处置库内放射性核素向生物圈的迁移程度.在侵入岩中,放射性核素主要是通过地下水沿岩石孔隙从处置库向生物圈迁移的.为了理解放射性核素在花岗岩体接触带的迁移行为,本文根据两花岗岩体接触带中样品的铀系核素放射性活度比值(234U/238U,230Th/234U,226Ra/230Th,234Th/2 3 8U),利用α-反冲(弹射)作用引起的放射性不平衡理论,计算了铀系核素子体234U、230Th、226Ra在后期地下水的作用下在花岗岩体接触带及其裂隙内的迁出率、迁入率,并进行了质量平衡的计算.结果表明,经α-反冲作用进入流体的核素的迁出率要远大于因核素自然衰变的消亡率;裂隙充填物及裂隙能阻滞大量核素的迁移,其沉淀核素来自接触带花岗岩:花岗岩能强烈阻滞核素的迁移,可作为阻止放射性核素从核废料地下处置库向外迁移的有利天然屏障.
推荐文章
铀在北山花岗岩中的吸附迁移影响因素研究
放射性核素铀
核素迁移
水文地球化学模拟
Batch法
北山花岗岩
甘肃
华东地区部分花岗岩体铀含量及迁移富集特征研究
富铀岩体
铀源体
铀成矿富集
热液蚀变
铀在花岗岩介质中的迁移预测
高放射性废物
核素迁移
水文地球化学模拟
批式法
239Pu(Ⅳ)在花岗岩裂隙介质中迁移的数值模拟
239Pu(Ⅳ)
花岗岩裂隙
核素迁移
数值模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两花岗岩体接触带铀系核素迁移的初步模拟
来源期刊 地质论评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铀系核素 迁移 高放废物处置 花岗岩 模拟
年,卷(期) 2001,(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进展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58-664
页数 7页 分类号 P5
字数 5600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371-5736.2001.06.01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罗兴章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15 457 9.0 15.0
2 闵茂中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 10 118 6.0 10.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1)
共引文献  (5)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7)
196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72(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6(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8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铀系核素
迁移
高放废物处置
花岗岩
模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论评
双月刊
0371-5736
11-1952/P
大16开
北京阜成门外百万庄路26号
2-382
1936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921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7235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