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为中药皮肤剥脱剂的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药物外用于豚鼠皮肤,观察不同时间、不同药物对豚鼠皮肤的损伤。结果 3 d后中药皮肤剥脱剂组对豚鼠皮肤损伤达0.22±0.06 mm(棘细胞和真皮乳头层);贝克-戈登液组损伤达0.53±0.03 mm(真皮网状层);杰森液组损伤达0.1±0 .02 mm(角质浅层);低浓度中药皮肤剥脱剂组损伤达0.12±0.03 mm(角质层)。中药皮肤剥脱剂和贝克液组角质蛋白均出现凝固、坏死、真皮上中层胶原纤维发生重新排列,真皮网状层有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等炎性细胞浸润;基质对照组未见皮肤损伤。[ HTH 结论中药皮肤剥脱剂优于低浓度中药皮肤剥脱剂和化学剥脱剂,既能控制深度,避免太深引起瘢痕,又能加速表皮死亡细胞或受损细胞的脱换率,促进真皮乳头层新生胶原蛋白的合成以及胶原纤维的重新排列,使真皮变厚,皱纹消失,达到嫩肤的目的。
推荐文章
皮肤防护剂预防放疗后皮肤损伤的护理观察
放射治疗
放射性皮肤损伤
皮肤防护剂
中药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的研究进展
恶性肿瘤
放射性皮损
中医药
中药油膏
中药散粉剂
中药汤剂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药皮肤剥脱剂对豚鼠皮肤损伤的实验研究
来源期刊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中药 皮肤剥脱
年,卷(期) 2001,(3) 所属期刊栏目 实验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41-143
页数 3页 分类号 R75
字数 174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760/cma.j.issn.1671-0290.2001.03.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梁虹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 76 298 9.0 12.0
2 熊腊元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 19 94 6.0 9.0
3 方春红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 18 52 4.0 6.0
4 贺孟泉 青岛大学化妆品研究室 9 30 4.0 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
同被引文献  (6)
二级引证文献  (17)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3(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药
皮肤剥脱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双月刊
1671-0290
11-4657/R
大16开
北京市西城区东河沿街69号
82-800
199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708
总下载数(次)
16
总被引数(次)
1689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