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大兴安岭及其邻区分布着许多规模较大的花岗岩体,不同时期的侵入岩其空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分区性.华力西期花岗岩体的分带性最明显.区内侵入岩受断裂构造控制,因而不同期次的花岗岩类多按一定方向呈线状或串珠状展布,构成不同岩类的线形岩带.同源不同期的花岗闪长岩和花岗闪长斑岩与成矿关系密切,花岗闪长岩浆活动及其同期的喷出岩浆活动使矿区构成了一个低压多变的岩浆系统,岩浆房从围岩中抽进H2O和溶解于其中的矿化剂与金属等,从而逐渐演化为富水的含铜岩浆房.
推荐文章
大兴安岭北部中生代花岗岩类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元素丰度值
地球化学特征
中生代花岗岩类
大兴安岭
大兴安岭北部中生代铜矿成矿机制及找矿潜力
大兴安岭北部
中生代
铜矿
成矿机制
找矿潜力
内蒙古大兴安岭北部新元古代花岗岩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及构造意义
花岗岩
新元古代
地球化学特征
构造意义
大兴安岭
内蒙古
大兴安岭中生代成矿物质分类及特征
大兴安岭北段
矿物成分
赋存状态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大兴安岭北东段铜矿带花岗岩岩浆作用
来源期刊 华南地质与矿产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铜矿带 花岗岩 斑岩体 大兴安岭
年,卷(期) 2001,(4) 所属期刊栏目 花岗岩与地球动力学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15,21
页数 6页 分类号 P588.12|P594
字数 416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7-3701.2001.04.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邓军 153 3463 34.0 51.0
2 王喜臣 5 110 4.0 5.0
6 马德有 1 8 1.0 1.0
7 刘金英 2 17 2.0 2.0
8 鲍水玉 1 8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11)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16)
二级引证文献  (14)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7(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铜矿带
花岗岩
斑岩体
大兴安岭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华南地质与矿产
季刊
1007-3701
42-1417/P
大16开
湖北省武汉市光谷大道69号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066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763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