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NW向扭动构造体系广泛发育于中国西部并向中国东部延伸,且呈多字型特征,但在中国东部规模等级较小,断续相循,成生活动时期很新(晚白垩世末至早第三纪以来),由NW向褶皱、NWW向压扭性走滑、NNW向扭压性走滑和NEE向张扭性走滑组成.偏共轭剪切形成之NWW向扭动构造向中西部延伸并复合叠加在西域系(古河西系)之上.它是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会聚在中国大陆板内碰撞效应的产物,与中国东部和中国西部已经厘定的其他构造体系有着完全不同的应力活动方式.
推荐文章
新生代以来洛阳盆地的形成演变
断陷盆地
新生代沉积
地层年龄
地质环境
构造旋回
中国环青藏高原新生代巨型盆山体系构造特征与含油气前景
环青藏高原
新生代
前陆盆地
造山运动
体系
地壳运动
叠合
油气远景
渤海海域西南部中生代构造演化过程与潜山形成机制
渤海湾盆地
渤海海域西南部
中生代
潜山
燕山期
印支期
断裂
形成期次
构造演化
潜山类型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国及其西南邻区新生代NW向扭动构造体系的成生发展和形成机制
来源期刊 地质力学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NW向扭动构造体系 偏共轭剪切 西域系(古河西系)
年,卷(期) 2001,(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35-345
页数 11页 分类号 P552
字数 913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6-6616.2001.04.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丘元禧 中山大学地球科学系 12 349 8.0 1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1)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33)
二级引证文献  (33)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2(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3(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4(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5(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8(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1(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4(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6)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6(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7(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9(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NW向扭动构造体系
偏共轭剪切
西域系(古河西系)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质力学学报
双月刊
1006-6616
11-3672/P
16开
北京海淀区民族大学南路11号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23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6576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