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探讨经吡喹酮(praziquantel)治疗后,感染日本血吸虫家兔血清中Ca2+、Na+等浓度的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感染日本血吸虫家兔4周后,经吡喹酮治疗,检测治疗后不同时间血清中Ca2+、Na+、K+、Cl-浓度的变化.结果:喂药后2 h 血清Ca2+明显下降,2周后才有所恢复但仍低于正常的浓度;血清Na+也下降,2周后才基本恢复用药前的水平.结论:对日本血吸虫感染家兔经吡喹酮治疗后,血清Ca2+和Na+浓度低于喂药前的对照组,可考虑适当补充Ca2+和Na+制剂,防止血清低Ca2+、Na+对机体的损害,以提高吡喹酮的疗效.
推荐文章
3种CAg检测方法评价吡喹酮治疗日本血吸虫病疗效的比较
吡喹酮
血吸虫病
循环抗原
疗效考核
单克隆抗体
新流行区血吸虫病人吡喹酮治后10年抗体水平变化
日本血吸虫病
新流行区
抗体水平
COPT
IHA
ELISA
吡喹酮氯仿油制剂治疗山羊日本血吸虫病研究
吡喹酮
治疗
山羊
日本血吸虫病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吡喹酮对日本血吸虫病兔血清离子浓度的影响
来源期刊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血吸虫病,日本/治疗 吡喹酮 电解质/血液
年,卷(期) 2001,(4) 所属期刊栏目 基础医学研究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44-346
页数 3页 分类号 R532.21
字数 2132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671-8852.2001.04.01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孟祥 武汉大学医学院寄生虫学教研室 12 69 6.0 8.0
2 汤剑青 武汉大学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 7 65 4.0 7.0
3 胡祁生 武汉大学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 30 174 8.0 12.0
4 魏劲波 武汉大学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 18 120 7.0 10.0
5 王勇 武汉大学医学院生理学教研室 67 601 11.0 2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9)
二级引证文献  (20)
198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7(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0(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3(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4(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血吸虫病,日本/治疗
吡喹酮
电解质/血液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双月刊
1671-8852
42-1677/R
大16开
武汉大学出版社大楼前楼6楼东侧
38-403
195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781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2242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