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进一步探讨深低温保存角膜用于穿透性角膜移植术的价值及比较它与新鲜角膜各自的特点.方法:选择36例属优良组的角膜白斑,随机分2组,分别采用新鲜及深低温保存角膜为供体,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观察术后植片愈合及泪膜恢复情况,检测角膜厚度、内皮细胞密度及视力恢复情况等.结果:采用新鲜及深低温保存角膜为供体,术后泪膜破裂时间(Break-up time,BUT)恢复正常的时间平均为(4.7±0.3)月(2~6月)及平均为(5.6±0.4)月(2~8月);泪液分泌试验(SchirmirTest)恢复正常的时间平均为(2.1±0.3)月(1~4月)及平均为(1.7±0.5)月(1~3.5月);移植片厚度平均为0.62 mm(0.56~0.68 mm)及平均为0.59 mm(0.54~0.62 mm);趋于稳定后的视力分别为0.46±0.03及0.44±0.05;排斥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0%及19%;二组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前组术后植片上皮完整,植片始终透明,而后组术后植片上皮缺损,约3~5天才修复,植片出现2~3周暂时性水肿;前组植片内皮细胞密度平均为2 135个/mm2(2 043~2210),后组平均为1 672个/mm2(1 240~1 860个/mm2),二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深低温保存角膜用于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后在植片透明率、角膜厚度、视力恢复及排斥反应发生率等方面与应用新鲜角膜无差异,但上皮愈合相对延迟,内皮细胞密度相对较低.眼科学报2001;17:68~71.
推荐文章
湿房和深低温保存角膜穿透性移植术后角膜内皮分析
角膜移植
深低温保存
湿房保存
角膜内皮细胞
角膜内皮显微镜
深低温保存角膜穿透性移植治疗重症感染性角膜病的观察
保存角膜,深低温
穿透性角膜移植术
角膜病,感染性
深板层角膜移植与穿透性角膜移植视力恢复的差异
深板层角膜移植
穿透性角膜移植
角膜移植
修补
重建
内皮细胞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深低温冻存及新鲜角膜用于穿透性角膜移植的对比研究
来源期刊 眼科学报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角膜 深低温保存 新鲜 角膜移植术,穿透
年,卷(期) 200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8-71
页数 4页 分类号 R77
字数 286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4432.2001.02.00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家祺 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43 755 11.0 27.0
2 许丽英 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6 58 3.0 6.0
3 黄挺 中山医科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9 19 3.0 3.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9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角膜
深低温保存
新鲜
角膜移植术,穿透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眼科学报
季刊
1000-4432
44-1119/R
大16开
广东省广州市先烈南路54号
46-304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308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3490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