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建立了玉米幼胚高效再生系统.经研究发现,苏玉1号、农大3138、农大108的幼胚培养在含有2,4-D(2 5 mg/L)的IM培养基上后,大多数幼胚能愈伤化并增大,形成基部相连、上部分开的微芽结构;微芽结构在转移到BM培养基上后,形成小植株;进一步转移到RM培养基上,它们长根并形成完整植株.玉米幼胚高效再生植株与下列因素有关:玉米基因型、幼胚大小、幼胚长芽至分化时间、6-BA、IBA、Gelrite.不同品种玉米再生能力有显著差异,幼胚大小在1~2mm之间再生能力强,幼胚长芽至分化时间4~6 d最好.激素6-BA浓度在0.5~0.6 mg/L之间有利于微芽形成小植株,IBA浓度在0.6~1 0 mg/L促进生根.Gelrite可代替琼脂粉用于玉米生根.
推荐文章
水稻幼穗培养高效再生系统的建立
水稻
幼穗
组织培养
高效再生系统
小麦幼胚离体培养再生体系的建立
小麦
幼胚
愈伤组织
植株再生
玉米幼胚再生体系的建立
玉米
组织培养
胚性愈伤组织
植株再生
建立玉米幼胚高效再生体系的研究
玉米
幼胚
愈伤诱导率
再生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玉米幼胚高效再生系统的建立
来源期刊 植物生理学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玉米 幼胚 组织培养 再生植株
年,卷(期) 2001,(6)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89-494
页数 6页 分类号 Q942
字数 417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671-3877.2001.06.009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卫志明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 27 1034 16.0 27.0
2 黄健秋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 7 296 7.0 7.0
3 吴敏生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 1 35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9)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5)
同被引文献  (61)
二级引证文献  (138)
199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2(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6)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12)
  • 引证文献(7)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8(8)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6)
2009(1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0(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1(1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2(22)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8)
2013(2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8)
2014(1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5(1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6(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7(9)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2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玉米
幼胚
组织培养
再生植株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植物生理与分子生物学学报
双月刊
1671-3877
31-1878/Q
上海市岳阳路319号31B楼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70
总下载数(次)
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