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本文报道了我国玉米上的一种新病害玉米顶腐病,是由串珠镰孢亚粘团变种(Fusarium moniliforme var.subglutinans Wr.&Reink)侵染所致.人工接种玉米后表现与田间自然发病症状一致,除侵染玉米外,尚能侵染高粱、苏丹草、谷子、小麦、水稻、珍珠粟等禾本科作物引起顶腐病,并可侵染狗尾草和马唐草等植物.病菌生长的适宜温度25~30℃,最适为28℃;大、小2型分生孢子萌发适宜温度均为25~30℃.木糖、葡萄糖、蔗糖、乳糖、半乳糖和菊糖均是病菌生长的良好碳源.适宜病菌生长的培养基为Richard's、PDA、PSA、玉米粉和燕麦片培养基.田间发病程度因地势而异,低洼易涝地和园田地发病重、坡地和高岗地发病轻.
推荐文章
我国玉米穗、茎腐病病害研究现状与展望
玉米
穗腐病
茎腐病
病原学
抗性机制
综合防治
辽宁省玉米新病害--北方炭疽病研究初报
玉米
北方炭疽病
生物学特性
抗病性
广西甘蔗主要真菌病害调查初报
甘蔗
真菌病害
症状
广西
玉米品种抗顶腐病遗传多样性分析及其应用
玉米
顶腐病
抗病性
遗传多样性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我国玉米新病害顶腐病的研究初报
来源期刊 植物病理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玉米顶腐病 症状 生物学特性 致病性
年,卷(期) 200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0-134
页数 5页 分类号 S435.131
字数 351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412-0914.2001.02.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刘志恒 152 1703 20.0 32.0
2 董怀玉 辽宁省农科院植保所 61 640 14.0 22.0
3 徐秀德 辽宁省农科院植保所 76 745 14.0 23.0
4 姜钰 辽宁省农科院植保所 60 644 14.0 22.0
5 赵琦 辽宁省农科院植保所 8 68 3.0 8.0
6 白金铠 13 219 8.0 13.0
7 吕成军 1 42 1.0 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42)
同被引文献  (98)
二级引证文献  (191)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6(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8(5)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9(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0(21)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1(8)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2(23)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3(39)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35)
2014(1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5(1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6)
2016(1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4)
2017(2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9)
2018(23)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19(17)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5)
2020(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玉米顶腐病
症状
生物学特性
致病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植物病理学报
双月刊
0412-0914
11-2184/S
大16开
中国农业大学植保楼406室
82-214
195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207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3616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