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对采自江淮流域的7个典型白浆化土壤剖面不同粒级的矿物特性与化学组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域白浆化土壤的质地为粉砂质壤土及粘壤土,粉粒含量为45%~76%,粘粒矿物以水云母为主,含量为60%~80%,继承了黄土母质的特性。土体硅铝率(Sa)与硅铁铝率(Saf)分别为7.70~14.05与6.43~10.24,而粘粒的分别为3.53~4.22和2.40~3.35。各剖面土体Sa与Saf以表层较高或最高,有明显富硅现象;而粘粒的Sa和Saf及矿物组成、颗粒组成的层次差异则表现出母质层次上的不连续性。白土层与粘化层的显著分异是由于全新世黄土性沉积物,经过冲积淤积交替更迭,加上后期淋溶淀积而成;脱硅、脱盐基和富铝化及氧化还原淋溶淀积是其重要成土过程,后一过程因不同的利用方式,强度有所差别,以水稻土较强。
推荐文章
水旱利用方式对白浆土黏土矿物演化的影响
水田
利用方式
黏土矿物
演化
安徽省江淮流域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与背景值研究
土壤地球化学基准值与背景值
成土母质
空间分异
安徽省江淮流域
北太平洋海温与江淮流域汛期流量的关系研究
北太平洋
海温
江淮流域
流量
正交函数分解.
枧田瓷石化学与矿物组成及其工艺性能研究
枧田瓷石
化学组成
矿物组成
工艺性能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江淮流域白浆化土壤的矿物组成与化学特性的研究
来源期刊 土壤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白浆化土壤 黄土沉积物 冲淤更迭 淋溶淀积
年,卷(期) 2001,(3)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29-238
页数 10页 分类号 S151+.3
字数 377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564-3929.2001.03.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丁瑞兴 23 829 15.0 23.0
2 夏立忠 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 35 1297 14.0 35.0
3 傅桦 69 1080 17.0 2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34)
二级引证文献  (68)
196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7(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8(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9(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0(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1(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5(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8)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7(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19(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20(6)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6)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白浆化土壤
黄土沉积物
冲淤更迭
淋溶淀积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土壤学报
双月刊
0564-3929
32-1119/P
大16开
南京市北京东路71号
2-560
1948
chi
出版文献量(篇)
3314
总下载数(次)
7
总被引数(次)
139122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