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人肿瘤坏死因子α(hTNFα)新型突变体M2(R2K-N30S-R32W-L157F-hTNFα)的动物体内抑瘤效应及毒性.方法:将小鼠肉瘤S180及肝癌HAC实体瘤细胞分别植入小鼠,并将人膀胱癌瘤株CP-3植入裸鼠体内,再对它们分别注射不同剂量的野生型hTNFα以及突变体M2.连续注射7d(小鼠)或10 d(裸鼠)后称实体瘤重量,据此计算野生型hTNFα和M2的抑瘤率.对恒河猴进行为期10 d的多次注射野生型hTNFα及其突变体M2的毒性实验,并观察注射前后动物的生理状况,检查体重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对于小鼠移植瘤S180和HAC,在0.025 mg/kg的给药浓度下,突变体M2表现出与野生型hTNFα相似的抑瘤效应,而在这一浓度下,M2对移植到裸鼠的人膀胱癌CP-3肿瘤的抑瘤率为45.5%,明显高于野生型hTNFα的15.5%.此外,当M2的给药浓度提高到0.25及2.5 mg/kg时,其抑瘤率明显升高,其中最高可达75.9%.恒河猴体内毒性实验结果证明,hTNFe突变体M2的毒性要小于野生型hTNFα.结论:hTNFe新型突变体M2相对于野生型hTNFα不仅在小鼠肿瘤(S180和HAC)和人肿瘤(CP-3)移植的小鼠中具有更高的抑瘤活性,而且在恒河猴体内表现较低的毒性.
推荐文章
人肿瘤坏死因子(hTNFα)30位和42位突变体生物活性差异的结构机制
人肿瘤坏死因子(hTNFα) 突变体 结构与功能 细胞凋亡 基因反应
肿瘤坏死因子-α基因多态性与早产
肿瘤坏死因子-α
基因多态性
早产
肿瘤坏死因子与儿童哮喘
哮喘
肿瘤坏死因子
突变型人肿瘤坏死因子-α工程菌发酵培养的实验研究
突变型471 rhTNF-α
发酵培养
工程菌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一种新型人肿瘤坏死因子a突变体具有高抑瘤活性及低体内毒性
来源期刊 中国药理学报(英文版)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 实验性植入物 抗肿瘤药 毒性试验 裸小鼠 猕猴
年,卷(期) 2001,(7)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原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19-623
页数 5页 分类号 R96
字数 语种 英文
DOI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3)
共引文献  (3)
参考文献  (12)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1988(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1(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2(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3(7)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4(4)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3)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6(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9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肿瘤坏死因子
实验性植入物
抗肿瘤药
毒性试验
裸小鼠
猕猴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药理学报(英文版)
月刊
1671-4083
31-1347/R
大16开
上海市太原路294号
4-295
1980
eng
出版文献量(篇)
4416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42236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