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采用Nit硝酸还原酶缺陷型突变体技术,共得到棉花黄萎病菌Nit突变体301个,其中A型155个,B型97个,C型29个.共检测到落叶型棉花黄萎病菌11株,除以前报道的6株外,发现了5个新菌株.针刺接种后,在棉株上均引起典型的落叶型症状.通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比较落叶型和非落叶型的8个代表菌株的蛋白质电泳图谱的差异,发现在浓度为7.5%的凝胶中,落叶型菌株有两条特异性的蛋白,其迁移率分别为Rf5=0.135,Rf9=0.405.用非落叶型菌株DF4、落叶型菌株SY12菌体的可溶性蛋白制备获得两个抗血清.用间接ELISA法检测,即能区分棉花黄萎病菌和立枯、枯萎、炭疽病菌,落叶型和非落叶型黄萎病菌均呈阳性反应,但落叶型黄萎病菌的OD值高于非落叶型黄萎病菌.
推荐文章
黄河流域棉花落叶型黄萎病发生消长与气象因子的关系
黄河流域
棉花
黄萎病
气象因子
相关性分析
棉花黄萎病菌单克隆抗体的制备
棉花
大丽轮枝菌
单克隆抗体
棉花黄萎病菌鉴定技术现状及展望
棉花黄萎病菌
鉴定技术
棉花
山西省棉花黄萎病菌致病力分化研究
棉花
黄萎病
落叶型菌系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棉花落叶型黄萎病菌的检测技术
来源期刊 植物保护学报 学科 农学
关键词 棉花黄萎病菌 落叶型 营养亲和性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
年,卷(期) 200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论文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8-32
页数 5页 分类号 S561
字数 371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577-7518.2001.01.006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顾春燕 5 27 2.0 5.0
2 傅正擎 江苏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1 1 1.0 1.0
3 吴蔼民 江苏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1 1 1.0 1.0
4 顾本康 江苏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1 1 1.0 1.0
5 何孔旺 江苏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 2 5 1.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3)
198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2(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棉花黄萎病菌
落叶型
营养亲和性
间接酶联免疫吸附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植物保护学报
双月刊
0577-7518
11-1983/S
16开
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农学与生物技术学院
82-620
1962
chi
出版文献量(篇)
2841
总下载数(次)
3
总被引数(次)
3314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