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云南鲁春晚三叠世火山沉积盆地是在江达-维西火山弧的基础之上,通过拉张作用形成的碰撞后拉张盆地,盆地内广泛发育一套由玄武岩和流纹岩组成的“双峰式”火山岩及与其相伴的硅质岩。硅质岩可分为凝灰质硅质岩和纹层状硅质岩两类。通过对两类硅质岩所进行的地球化学研究和分析,表明云南鲁春晚三叠世火山沉积盆地中的凝灰质硅质岩属火山沉积成因,而纹层状硅质岩为海底喷流热液/热泉(热水)沉积成因的热水硅质岩。
推荐文章
四川理塘地区二叠—三叠纪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古生物化石
地球化学
沉积环境
硅质岩
甘孜—理塘蛇绿混杂岩带
东昆仑中西段分水岭北地区早三叠世中酸性侵入岩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早三叠世
中酸性侵入岩
地质特征
东昆仑中西段分水岭
滇西北甘孜-理塘构造带放射虫地层、硅质岩地球化学及其构造古地理意义
放射虫
甘孜-理塘构造带
沉积混杂岩
构造古地理
泥盆系
川西鲜水河断裂带三叠系如年各组放射虫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
放射虫硅质岩
地球化学
三叠系
鲜水河断裂带
川西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云南鲁春晚三叠世硅质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来源期刊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硅质岩 拉张盆地 晚三叠世 鲁春铜矿床 地球化学特征
年,卷(期) 200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10
页数 10页 分类号 P534.51
字数 4313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9-3850.2001.01.001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立全 55 1804 25.0 41.0
2 牟传龙 54 1704 22.0 41.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18)
共引文献  (62)
参考文献  (3)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3)
1987(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0(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1(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2(5)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3(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硅质岩
拉张盆地
晚三叠世
鲁春铜矿床
地球化学特征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季刊
1009-3850
51-1593/P
16开
四川成都一环路北三段2号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419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12767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