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服务方: 作物学报       
摘要:
应用2组完全双列杂交设计和Ⅰ组增广NCⅡ设计研究了粒用高粱粒重的遗传. 结果表明, 粒用高粱粒重的遗传符合加性-显性模型, 加性效应和显性效应真实存在, 加性效应更为重要; 有3个主效基因控制着粒重的遗传, 大粒对小粒为显性, 且有超显性遗传; 雌亲( 不育系)和雄亲(恢复系)的显性、隐性基因频率有极显著差异, 但不育系间无差异.
推荐文章
中国高粱千粒重的遗传模型测验
中国高粱
粒重
遗传
高粱粒重遗传研究进展
高粱
粒重
遗传分析
基因定位
数量性状基因座
不同遗传背景下大豆百粒重的遗传模型分析
大豆籽粒重
多遗传背景
遗传模型
水稻粒重的粒位效应及遗传分析
水稻
粒重
变异度
粒位效应
遗传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粒用高粱粒重的遗传研究
来源期刊 作物学报 学科
关键词 高粱 粒重 遗传
年,卷(期) 2001,(5)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27-632
页数 6页 分类号 S514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0496-3490.2001.05.012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杨伟光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89 737 15.0 22.0
2 韩立军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10 103 5.0 10.0
3 牟金明 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 24 643 10.0 24.0
4 高士杰 吉林省农科院作物所 31 78 4.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6)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6)
同被引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2)
1984(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0(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15(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高粱
粒重
遗传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作物学报
月刊
0496-3490
11-1809/S
大16开
1950-01-0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5614
总下载数(次)
0
总被引数(次)
19771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