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目的:研究新正天丸对偏头痛患者血小板膜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8例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35例)口服新正天丸,对照组(33例)口服氟桂嗪胶囊,疗程均为30天.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患者治疗前后全血血小板膜粘附分子GPⅡb/Ⅲa(CD41)和P-选择素(CD62P),并与健康人作对照.结果:治疗组疗效(显效率和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和P<0.01).偏头痛患者发作期、间隙期血小板膜粘附分子表达均较健康人为高(P<0.01),而新正天丸能明显降低其表达(P<0.01).结论:新正天丸可降低血小板膜粘附分子的表达,并能抑制血小板的活化.
推荐文章
洛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粘附分子的影响
洛伐他汀
高脂血症
细胞粘附分子
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PECAM-1)的研究与疾病
血小板内皮细胞粘附分子-1(PECAM-1)
疾病
偏头痛患者血小板功能异常及干预治疗的探讨
偏头痛
β-血小板球蛋白
血小板因子4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新正天丸对偏头痛患者血小板膜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来源期刊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学科 医学
关键词 新正天丸 偏头痛 血小板膜粘附分子 流式细胞仪
年,卷(期) 2001,(11) 所属期刊栏目 临床论著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822-824
页数 3页 分类号 R28
字数 2357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3-5370.2001.11.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陈宝田 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中医科 26 325 10.0 17.0
2 朱成全 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中医科 5 55 4.0 5.0
3 谢炜 第一军医大学南方医院中医科 8 118 6.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0)
同被引文献  (32)
二级引证文献  (63)
198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5(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5(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6(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07(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8(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9(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11(8)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2(9)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9)
2013(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4(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5(8)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6(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8(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新正天丸
偏头痛
血小板膜粘附分子
流式细胞仪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月刊
1003-5370
11-2787/R
大16开
北京西苑操场1号
2-52
1981
chi
出版文献量(篇)
8983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146720
  • 期刊分类
  • 期刊(年)
  • 期刊(期)
  • 期刊推荐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