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悬铃木越冬芽内可溶性蛋白、酚类含量、POD活性在10月后逐渐升高,至翌年1月达最高值,此后呈下降趋势;芽含水量、O\{(-)/(\5)\}2、GSH含量、SOD活性、总抗氧化能力与MDA、脂质过氧化产物等则相反,10月后逐渐下降,翌年1月后又呈升高趋势;GSH含量、SOD活性、总抗氧化能力等的下降幅度远较O\{(-)/(\5)\}2含量的下降幅度低.这表明悬铃木越冬芽在冬季可能通过提高芽内可溶性蛋白、酚类等物质含量、POD活性与降低活性氧代谢水平来适应冬季的低温逆境,抗氧化系统对提高越冬芽生理适应能力具有一定作用.
推荐文章
二球悬铃木冬芽休眠的温度特性
二球悬铃木
冬芽
休眠
温度特性
3种悬铃木叶结构的差异比较
悬铃木
叶结构
差异
三球悬铃木叶的解剖结构
三球悬铃木
解剖结构
悬铃木的栽培与管理
悬铃木
栽培
管理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悬铃木越冬芽在冬季的生理适应
来源期刊 西北植物学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悬铃木越冬芽 冬季生理适应 抗氧化系统 活性氧
年,卷(期) 2001,(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报告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650-655
页数 6页 分类号 Q945.3
字数 2424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4025.2001.04.008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吴国荣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107 2835 27.0 48.0
2 陆长梅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98 2068 23.0 43.0
3 顾龚平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19 779 12.0 19.0
4 周长芳 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8 380 8.0 8.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6)
同被引文献  (34)
二级引证文献  (142)
197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7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88(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0(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3(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4(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6(6)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
2007(9)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8)
2008(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9(1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0(1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11(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2(7)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7)
2013(1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1)
2014(13)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5(14)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6(1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8)
2017(1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2)
2018(1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3)
2019(7)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6)
2020(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悬铃木越冬芽
冬季生理适应
抗氧化系统
活性氧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西北植物学报
月刊
1000-4025
61-1091/Q
大16开
陕西省杨陵邰城路3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52-73
1980
chi
出版文献量(篇)
7739
总下载数(次)
9
总被引数(次)
145271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