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上帝死了。——尼采上帝之死和人之死是同义的。——福柯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任何社会科学都隐含着特定的'人'的行为模式的预设,法学也同样如此。尽管法律制度中可能没有直接用语言表达一种法律中的人的形象,但不可否认,基于法律的价值宣示功能,人们还是可以根据法律的规定,获得某种'法律中的人',甚至这种'法律中的人'反过来会塑造社会上对人格的看法。
推荐文章
封建法律儒家化与社会变迁关系探究
封建法
儒家化
削藩
新五刑
东方专制主义
血缘属性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小康社会
学习型社会
人的全面发展
对策
社会结构变迁与社会治理创新
社会结构
社会治理
结构性改革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社会法中的人——现代社会与法律人格的变迁
来源期刊 外国法制史研究 学科 政治法律
关键词 法律 预设 社会 上帝 人格 法域 法学
年,卷(期) 200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406-419
页数 14页 分类号 D90
字数 语种
DOI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朱晓喆 19 86 5.0 9.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0)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法律
预设
社会
上帝
人格
法域
法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外国法制史研究
年刊
大32开
上海市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90
总下载数(次)
6
总被引数(次)
215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