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Clarkina postbitteri和C.dukouensis两个种的正确鉴定是确定乐平统底界的关键.Mei和Wardlaw(1994b,c)在建立这两个种时就已明确指出,C.postbitteri不同于C.dukouensis主要是有浑圆而不是钝圆的齿台后端,并有明显的后边缘(brim),并不是依据齿脊特征区别的.金玉 (Jin,2000a)与Henderson(2001)强调,C.postbitteri的中后部细齿分离是有别于C.dukouensis的主要特征.比较C.postbitteri与C.dukouensis的正模和Mei et al .(1 994c)所鉴定的C.dukouensis(图la-c),可以清楚地看到,两者的齿脊几乎相同.Mei et al .(1994c)所鉴定的C.dukouensis齿脊的细齿甚至比C.postbitteri的还分离(图1a,b).两个种的区别,应保持原来的定义:主要依齿台后端形状和后边缘的有无. Clarkina dukouensis由C.postbitteri逐渐过渡而来,Henderson(2001)认为,由于是逐渐过渡,C.dukouensis首次出现的点位就是任意选择的.然而,泥盆系一石炭系界线的定义是在Siphonodella presulcata-S.sulcata连续演化谱系中S.sulcata的首次出现,无人认为,由于是连续演化谱系这个界线点位就是任意的.所有泥盆系的阶的金钉子都是以祖先种到定义种的演化谱系中定义种的首次出现为定义的,也无人认为这些金钉子的点位是任意的,因为每个阶的定义种都有明确的定义.C.dukouensis也有明确的定义,只要齿台后端变钝圆,后边缘消失,就由C.postbitteri进化到C.dukouensis.这个位置就在LPD115-6k,并非可任意选择. 金玉开(Jin,2000a),Henderson(2001)指出,他们对种的鉴定采用了居群概念.在确定金钉子点位时,必须考虑定义种在首次出现(FAD)时的居群特征,这就是:a.个体很少;b.形态类型单调;c与先驱种共存;d.在几个剖面上可以证实.LPD115-6k中的C.dukouensis个体很少,形态单调,与先驱种C.postbitteri共存,完全具有此种早期居群的特征.相反,在LPD115 6j和6i上部的C.postbitteri个体数量多,形态类型多样,含有自C. postbitteri到C.dukouensis的过渡类型,代表C.postbitteri演化谱系的高级阶段,反映此种中晚期的居群特征.同时,不能扩大居群的概念,不能把不同的种包括到同一居群中去.金玉 (Jin,2000a)和Henderson(2001)认为C.dukouensis在LPD11 4-7e才开始出现,笔者认为,他们将LPD114-7b中的典型的Clarkina leveni,C.niuzhuanensis,C.bizarrensis也不恰当地归入Clarkina postbitteri居群中.LPD114-7b应属C.leveni带. Henderson(2001)强调,Jinogondolella granti是C.postbitteri的祖先,两者没有重叠,形态差别大.金玉 (Jin,2000a)和Henderson(2001)用点断平衡演化来解释这一差别.但真正的点断平衡演化都有先驱种和后继种的重叠,新的分子不是在先驱分子消失后才出现的,而是在一定的时限内与先驱种共存,并且都是在连续的地层中出现的.没有证实的点断平衡事件,从来不用来做GSSP的建立依据.国际地层规范强调的是,GSSP要建立在连续的地层中,定义种必须有清楚的演化关系.没有任何形态上的证据可以证明C.postbitteri是由Jinogondollella granti演化而来. Henderson(2001)还强调,LPD115-6i上下之间有一小间断(diastem),这一界线是一层序界线,是最理想的乐平统的底界.但小间断的存在,正表明这是一条不理想的生物地层界线,因为根据国际地层规范,GSSP必须建立在连续的单一岩相的地层中.层序地层界线不适合建立GSSP,因为所有层序地层界线都意味着可能有间断.最理想的生物地层界线是在层序界面或初始海泛面之上的第一广泛分布的生物带的底界(Wang&Su,2000).C.dukouen-sis正是这样的生物带,它比层序地层界线高21cm,比岩石地层界线低21cm.层序地层界线是非常好的辅助参考标准,但不是统或阶的界线本身.
推荐文章
二叠系乐平统底界全球层型剖面和点位问题
二叠系
乐平统
界线层型
牙形类化石
牙形刺氧同位素古温度计:研究进展与展望
牙形刺
氧同位素
古海洋
古温度
乐平统底界定义和点位的争论
层型
底界定义
小间断
连续演化
点断成种
居群
蓬莱滩
乐平统
长江三峡地区乐平统与阳新统的分界
阳新统
乐平统
分界
长江三峡地区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牙形刺的鉴定与乐平统的底界
来源期刊 微体古生物学报 学科 生物学
关键词 C.postbitteri,C.dukouensis 鉴定 形状 后边缘 居群 小间断 GSSP 乐平统
年,卷(期) 2001,(4)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364-372
页数 9页 分类号 Q91
字数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0-0674.2001.04.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王成源 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47 338 11.0 15.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25)
共引文献  (27)
参考文献  (7)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13)
同被引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48)
1985(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7(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5)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5(4)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6(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8(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9(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2000(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4(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3)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6(4)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2)
2007(5)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3)
2008(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09(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0(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1(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3(6)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4(5)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5)
2015(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7(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8(5)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4)
2019(4)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4)
2020(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C.postbitteri,C.dukouensis 鉴定 形状 后边缘 居群 小间断 GSSP 乐平统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微体古生物学报
季刊
1000-0674
32-1189/Q
大16开
南京市北京东路39号
1984
chi
出版文献量(篇)
901
总下载数(次)
2
总被引数(次)
5444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