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应用常量元素、微量元素对火山岩进行构造环境、成因及岩源示踪时,首先必须在宏观区域地质、地球化学调查基础上,结合当时所形成的各类地质体岩石类型组合来恢复,它是宏观构造环境判别的基础;其次,由于构造环境时空复杂性,需采用“两结合”的研究方法,一是多元地球化学信息示踪,二是不同岩类的时空配套;第三,在选择判别图解时,弄清前人图解的应用前提、适用范围和条件,切忌乱套瞎投.在此思想指导下,侧重对滇西北金沙江结合带霞若—拖顶地区两类中-基性火山岩进行了多元地球化学示踪,获得了较好的效果:(1)金沙江蛇绿混杂岩带东侧的基性火山岩产于大陆裂谷环境,而西侧中-基性火山岩具岛弧火山岩特征;(2)两者火山熔浆均源自富集地幔,东侧来自均一的富集地幔,而西侧富集地幔具不均一性;(3)在此基础上讨论了它们形成的构造演化特征.
推荐文章
滇西碧罗雪山地区忙怀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
流纹岩
忙怀组
地球化学特征
碧罗雪山
腾冲火山岩稀土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研究
稀土元素
微量元素
火山岩
腾冲
云南龙脖河铜矿区变火山岩地球化学再研究
变火山岩
地球化学
龙脖河铜矿床
云南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滇西北金沙江结合带霞若—拖顶地区 两类中-基性火山岩的多元地球化学示踪
来源期刊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中-基性火山岩 多元地球化学示踪 霞若—拖顶地区 金沙江结合带
年,卷(期) 2001,(1)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25-32
页数 8页 分类号 P588.14|P595
字数 5965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321/j.issn:1000-2383.2001.01.005
五维指标
作者信息
序号 姓名 单位 发文数 被引次数 H指数 G指数
1 冯庆来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95 1098 18.0 29.0
2 葛孟春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6 35 3.0 5.0
3 谢德凡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9 65 4.0 8.0
4 马振东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41 709 17.0 25.0
5 陈颖军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 2 34 2.0 2.0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参考文献  (4)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3)
同被引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0)
1989(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3(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6(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1997(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0)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5(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7(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9(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2(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2015(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6(1)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1)
2018(2)
  • 引证文献(0)
  • 二级引证文献(2)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中-基性火山岩
多元地球化学示踪
霞若—拖顶地区
金沙江结合带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地球科学
月刊
1000-2383
42-1874/P
大16开
武汉市洪山区鲁磨路388号
38-87
1957
chi
出版文献量(篇)
4146
总下载数(次)
5
总被引数(次)
60488
论文1v1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