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来源于合作网站,原文需代理用户跳转至来源网站获取       
摘要:
天山是研究现今陆内造山作用及过程、陆内变形、陆内强震及其预测等大陆动力学问题的理想实验场.西南天山和塔里木之间的新生代褶皱-逆断裂带基本上由一南冲弧形推覆构造系统和一向北反冲的构造系统组成,由北而南主要由以下4个运动学单元组成:(1)新生代复活的喀拉铁热克山-天山南脉古生代造山带,其快速变形和抬升可能起始于23~26 Ma前,持续至13~16 Ma前.(2)向南逆冲的西南天山前陆薄皮主冲断带,包括木兹杜克弧形薄皮推覆体和依柯冲断带,前者代表了向南薄皮逆掩的天山型岩系,地表主要表现为一系列的飞来峰群,在14 Ma前曾有过大规模活动,最小缩短量约为20~35km,最小缩短速率约为1.4~2.7mm/a;后者代表了向南叠瓦状薄皮逆冲推覆的前陆古生代基底(塔里木地台型沉积岩系)卷入构造,其西段在距今14 Ma时曾有过强烈活动.两者共同组成了一复杂的双重构造;新生代地层也卷入变形.(3)喀什-阿图什弧形反冲褶皱-逆断裂带,由3排向北(天山)反冲的左阶雁列展布的第四纪地表滑脱褶皱组成,仅在大山口以西发育.该构造带形成于距今约1.4 Ma以后.依什拉克喀拉乌尔断裂以南,博古孜河剖面的最小缩短速率约为5.8 mm/a,翁库尔剖面的最小缩短速率约为8.6 mm/a.(4)塔里木克拉通下盘块体,向北西方向缓倾,内部变形较小.塔里木块体西北存在明显的不均匀性,其深部基底高角度逆断裂和走滑断裂控制了盆地新生代沉积的厚度,导致西南天山前陆冲断带的地形地貌、地层、构造变形样式、变形时间以及变形缩短量沿走向的巨大差异性.迈丹-喀拉铁克断裂和阿图什断裂带均为岩石圈规模断裂,研究区的中强地震主要发生在这两条断裂带以及它们之间的西南天山前陆冲断带上.
推荐文章
南天山乌什前陆逆冲褶皱构造带的晚新生代构造地貌特征与地震活动
逆冲断裂褶皱
构造地貌
地震活动
晚新生代
南天山
西南天山柯坪推覆系西段全新世构造活动特征和古地震
柯坪推覆系
古地震
活动速率
天山
塔里木北缘晚新生代断裂活动的年代学
塔里木北缘
印藏碰撞
晚新生代
断裂活动
热释光
内容分析
关键词云
关键词热度
相关文献总数  
(/次)
(/年)
文献信息
篇名 中国西南天山山前的晚新生代构造与地震活动
来源期刊 中国地震 学科 地球科学
关键词 西南天山 晚新生代构造 变形时间 缩短量 地震活动
年,卷(期) 2001,(2) 所属期刊栏目
研究方向 页码范围 134-155
页数 22页 分类号 P315
字数 20359字 语种 中文
DOI 10.3969/j.issn.1001-4683.2001.02.005
五维指标
传播情况
(/次)
(/年)
引文网络
引文网络
二级参考文献  (31)
共引文献  (174)
参考文献  (15)
节点文献
引证文献  (79)
同被引文献  (344)
二级引证文献  (957)
1981(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3(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5(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87(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8(1)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1)
1989(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0(3)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3)
1993(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4(2)
  • 参考文献(0)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5(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6(4)
  • 参考文献(2)
  • 二级参考文献(2)
1997(7)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4)
1998(8)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5)
1999(3)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2)
2000(4)
  • 参考文献(3)
  • 二级参考文献(1)
2001(1)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2001(2)
  • 参考文献(1)
  • 二级参考文献(0)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1(1)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0)
2002(2)
  • 引证文献(1)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3(3)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
2004(1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10)
2005(25)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20)
2006(53)
  • 引证文献(14)
  • 二级引证文献(39)
2007(62)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57)
2008(70)
  • 引证文献(9)
  • 二级引证文献(61)
2009(5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6)
2010(5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49)
2011(91)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87)
2012(87)
  • 引证文献(4)
  • 二级引证文献(83)
2013(59)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56)
2014(8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78)
2015(69)
  • 引证文献(6)
  • 二级引证文献(63)
2016(81)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78)
2017(61)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9)
2018(77)
  • 引证文献(5)
  • 二级引证文献(72)
2019(52)
  • 引证文献(2)
  • 二级引证文献(50)
2020(40)
  • 引证文献(3)
  • 二级引证文献(37)
研究主题发展历程
节点文献
西南天山
晚新生代构造
变形时间
缩短量
地震活动
研究起点
研究来源
研究分支
研究去脉
引文网络交叉学科
相关学者/机构
期刊影响力
中国地震
季刊
1001-4683
11-2008/P
16开
北京西城三里河南横街5号
1985
chi
出版文献量(篇)
1262
总下载数(次)
1
总被引数(次)
9658
相关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英文译名: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官方网址:http://www.nsfc.gov.cn/
项目类型:青年科学基金项目(面上项目)
学科类型:数理科学
论文1v1指导